觉察出眼前小娘子眼中的疑惑,少年心中就是一慌。
不知怎么回事,就是不想让谎言被拆穿。
想到刚才不经意听到的话,他下意识就开口说道:
“平君妹妹,怎么了?可是我有什么不对?”
许平君回过神,又觉得是自己想多了。
许家又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小吏人家,难不成还会有人骗她?图什么?
她便摇了摇头,“欧家哥哥,我没事!你身体不好,还是快回去歇着吧!我也先回家了!”
虽然还是很担心这个少年的身体,许平君也知道她不好太过于关心。
要是陌生人,她把人送回去倒是没什么。
既然两家在议亲,她再提出把人送回去,作为一个小娘子也太上赶着了。
所以嘱咐过少年以后,许平君就和少年告辞离开回家了。
看到许平君走远了,听着少年就朝着暗处淡淡开口道:“出来吧!我们也该回去了!”
随着少年这话落音,就有一个内侍打扮的老者从暗处走了出来,恭恭敬敬的说道:“喏。”
两人慢慢往宣室殿走去,感受到自家主子的心情明显要好很多,内侍忍不住询问道:“陛下,要不要奴才去查查那个小娘子是谁?”
听到内侍这话,病弱少年也就是当今天子刘弗陵脸上不知不觉浮起的笑容,又一下子落下去了。
天真,又带着宫里面很少能有的善良,这样的小娘子,就像是昏暗宫殿里面的一束光,他自然是喜欢。
不过也正是喜欢,他才不能让这样的小娘子,陷入后宫争斗中,像以前他身边那些莫名其妙消失的宫女一样消失。
“算了!上官夫人今天又进宫见皇后了?都跟皇后说些什么了?”
内侍心疼的看了一眼,由他一手照顾着长大的天子,然后才禀告道:“上官夫人确实进宫见皇后了,也没有说什么其他话,只是催促皇后早日生下皇子。”
知道还是这些事情,刘弗陵就没有再说什么了,只是大步朝着宣室殿走去。
看到天子这个样子,明白天子是又不高兴上官夫人插手太多了,却又没有办法开口处置,只能自己生闷气。
哪怕知道不应该,也明白这个想法是大逆不道,内侍在心里面还是抱怨起先帝来了。
也不知道先帝是怎么回事,明明幼帝登基太后掌权是惯例,偏偏先帝要弄个辅政大臣出来,倒是让天子一直受制于人了。
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后宫之内,都是由霍光这个辅政大臣说了算,天子是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主。
如果当初是由太后辅政,而不是有朝臣辅政,太后是天子亲生母亲,怎么可能这样对待天子,让天子这么委屈!
要说起来,这个内侍的抱怨虽然有失偏颇,却也不是毫无道理。
武帝驾崩的时候,为了防止自己死后主少母壮,吕后之事重演。
再加上他才登基的时候,哪怕年纪已经不算小了,却依旧让祖母窦太皇太后压制过一段时间。
想到这些事情,便不愿意再有太后掌权的事情,而是让女儿鄂邑公主住进宫里抚养幼弟,设立四大辅臣共同辅政。
尽管说武帝这样布置的时候,其实也是考虑周全,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女儿抚养幼弟,新帝有人照顾,又不用担心有人借着太后之名专权。
朝政由四人共同辅政,四人相互之间牵制,哪怕有其他心思了,也没有那个本事改朝换代。
只是人心异变,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把身后事完全预料到。
就像高祖去世的时候,也不可能预料到吕后会自己掌权,而不让惠帝掌权,并且还大肆杀虐刘姓诸侯。
武帝的打算再好,在他用来辅佐照顾新帝刘弗陵的这些人各怀心思之下,最后早就变得不一样了。
毕竟四个人同时辅政,确实是可以互相牵制,但是又有谁不想独掌大权?
经过这些人的争权夺利,最后在照顾刘弗陵的鄂邑长公主,以及辅政大臣上官桀、桑弘羊等人都败给霍光以后,朝堂自然也变成霍光的一言堂了。
朝堂变成霍光一言堂了,哪怕霍光还算谨慎,对天子也尊敬,却也挡不住霍家其他人开始狂妄起来。
眼下上官皇后所住的椒房殿里面,其母上官夫人也就是霍光嫡长女得所言所行,就很好的说明这一点了。
看着女儿,上官夫人显然很恨铁不成钢。
“你这丫头,怎么就这么不争气,你外祖父一直盼着你生下皇子,为此天子后宫都没其他妃嫔,你怎么就一直怀不上呢?是不是天子不愿意亲近你,如果真是这样,阿母让你外祖父给你做主。”
跟上官夫人不同,上官皇后六岁就被嫁给皇帝了,现在都才满十三岁,对于生不生子的事情并不着急。
而且对于一个六岁就被送进宫,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并不多的孩子,在心里面也跟皇帝更亲近。
现在听到上官夫人要找霍光告状的话,上官皇后就替皇帝辩解起来。
“阿母,不关陵哥哥的事情,陵哥哥对我很好。女儿现在年纪又不大,迟早会有子嗣,你就别担心了。”
想着天子和自己女儿关系却是不错,上官夫人倒是不怀疑天子对女儿不好了。
不过听到女儿后面的话,上官夫人就又不高兴了。
“我能不担心吗?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小姨母成君和你同年出生,她母亲也一直想让她做皇后,当初要不是你外祖父不同意,这个皇后位置是你的还是你小姨母的都不一定?”
上官夫人是霍光的嫡长女,现在的霍夫人则是霍光的继室,作为原配嫡长女和继室,两人的关系一向都不和。
偏偏两人闺女还同龄,尽管辈分不同,但是两人想要自家女儿做皇后的心,却还是一样。
虽然现在坐上皇后位置的是上官皇后,可是想着继母的打算,上官夫人也并不算放心,当然霍夫人同样也不甘心。
上官皇后也明白母亲的心结所在,便安抚道:“只要外祖父不同意,外祖母的想法也成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