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芳每每忆及去世的爹娘时,触动伤心处,红了眼 。当女儿的不能侍奉父母,连最后一面也见不到,这何其痛苦!
与爱人分别数年尚且能接受,只是她一朝去了那西凉,回来时,家中无人,唯一尚在的弟弟也已忘却红尘,出家为僧。
放眼望去,举目无亲,这种滋味可想而知。幸好,宁予真会陪着她,出家的弟弟派人送了书信,倒也关心,想来,今后她不是孤身一人。
“公主,你今日是最美的新娘子。”荀安乔将红盖头为王若芳盖上,笑容浅浅。
“牵着我的手,我来引着你去高堂。”
王若芳无父母长辈了,自是荀安乔自告奋勇亲迎她入高堂的。
“谢谢荀将军。”王若芳嘴角上扬。荀安乔待她很照顾,为她准备了许多好的,就连衣服首饰,也有是她帮忙找的。这份心意,她记着。
随着鞭炮齐鸣,打扮完毕的新娘子由荀安乔牵着进了高堂,只见那上面摆放着王丞相的牌位,宁千度作为宁予真的姑姑当仁不让地出现在此地,红衣的新郎官含笑,牵着另一边的大红捧花。
王若芳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或祝福或微笑的目光,心里一松。大婚之日,她不忐忑是作假的,遑论先前民间各种风风雨雨,她都捉摸不透到底会有多少人看他们二人不痛快。
还好,今日是大喜之日,大家是来祝福的。
“一拜天地!”王若芳浅浅一笑。
“二拜高堂!”宁予真偷偷拉着王若芳的手指,暗示她一切有他在。
“夫妻对拜!”此时此刻,他们的心内充满着三月桃花的甜蜜与浪漫。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王若芳宁予真相识数年,今朝有缘媂结红鸾,他们将会用一生一世陪伴着彼此,不离不弃,生死相依,荣辱与共。
宁千度笑得高兴,侄子成亲了是好事,人家小姑娘多不容易啊,终于能和自己的如意郎君长相厮守了。
荀安乔秦衡光亦是满脸开心,宁予真夙愿达成,王若芳有了新的归宿,这不是皆大欢喜吗?
……
新郎官在外招待客人,而荀安乔连慧瑶连慧敏、于蕙沈静云都来洞房里陪伴新娘子了。
新娘子的手帕交皆已出嫁为妇,而且要么杳无音信,要么就是远在外地,不能出现,为了不让王若芳显得尴尬,也不让她无聊下去,宁予真委托了荀安乔她们来给王若芳捧场给脸。
这是举手之劳,荀安乔怎会不帮?
只见一群姑娘们挤在一块,有说有笑,盖头没有揭下来,不过荀安乔担心王若芳饿肚子,就让小厨房端来玉米羹,要她先填饱肚子。
从公主府到护国公府,大清早起身梳妆打扮,再到完成礼仪,王若芳自然是身心疲惫。
“来,吃点饭,别饿着自己了。”荀安乔笑了笑,“想当初我和阿衡成亲的那一天,也是如此热闹,在新房里,我等得焦急,紧张,连饿着肚子也在忍呢。”
这是事实,那一天荀安乔等得饥肠辘辘,倒也不是秦衡光故意冷落她,主要是那一天宾客多,还有人故意灌酒,搞得秦衡光满身酒气才得以回房。
当然,那一天晚上,荀安乔先让秦衡光沐浴了,再来找她。
“公主以后可以喊我安乔的,别叫我将军了。”荀安乔摆了摆手。
王若芳知书达理,温柔美丽,这样的姑娘多好。
“好,安乔,你今后唤我若芳吧,不必喊我公主了。”王若芳深知,宁成长公主这个名号只是听着好听,达官显贵也没几个正经当她是公主来尊敬的。云祁连那番封赏,也是看在宁予真的面子上给予她的荣誉。
何况,比起公主,她更喜欢王若芳这个身份。
王若芳大大方方的态度博得了一众姑娘们的好感,连慧瑶含笑打趣,“若芳这性子,护国公有福气了,哎,也是他走运,碰上若芳这样赛天仙又人好的女子仰慕他。”
王若芳宁予真走到今天很是不容易,本来他们会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才子佳人,奈何时局动荡,将他们这对有爱的鸳鸯拆散了。幸好,兜兜转转,他们仍在。
“若芳姑娘,你要是受了委屈,记得和我说,我于蕙第一个不会放过他。”于蕙握紧拳头,一脸严肃。
王若芳家中已无亲人在朝为官,而且是前朝的和亲公主,若她被欺负了,有谁为她做主撑腰呢?
王若芳听完后,噗嗤一笑,“我虽然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但绝不是委曲求全的,他宁予真有朝一日敢负我,那么, 我一定恩断义绝,再不挽留。”
温柔又坚毅,当了那么多年的西凉大妃, 再怎么温温柔柔,也会被环境逼出一身的傲骨。
一番话下来,连慧敏先鼓掌,“很好,若芳,你说得好,就该这样,有我们这帮好姐妹在,你永远是有人支持的。”
“是啊,今后我们众志成城,同心协力,谁受委屈了,就得替她出头。”
沈静云满是认真。世间女子多不易,尤其是像她们这类看似有身份有地位的女子,很多时候未必得偿所愿,顺遂安宁。
王若芳一听此言,瞧着诸位认真的神色,不禁颇为感动,即便是萍水相逢,感情有限,可大家都很友善和谐,互帮互助。
“如静云所言,大家伙是一体的。”荀安乔道,“不管是哪一个有这样那样的委屈问题,我们都要竭尽全力帮一把,不说要帮成了,可也是一份心啊。若芳家中无人,我们就是她的娘家人,从今往后,谁要是瞧不起若芳,我荀安乔第一个教训他。”
“是,安乔姐姐说得太对了 ,互帮互助。”连慧敏附和,表示赞同。
“互帮互助,齐心协力!”众人齐声道。
在这一刻,京都赫赫有名的姐妹团正式成立了,在往后的岁月里,她们也确实做到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个原则,京都人送外号——护姐团。
当然,这是后话暂时不提。
王若芳吃过玉米羹后,稍感通体舒畅,那些想闹洞房的,都被宁予真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