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倒霉蛋”正是他的皇兄——比自己年长三岁的二皇子宁王殿下。
两支部队,秦王领十五万人马往东开进,宁王则率五万人马西奔。
浩浩荡荡,誓要荡平荒北上的“蛮匪”。
而此刻王爷还在伤神的另一件事情是:自己和皇兄远征沙漠之际,帝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元帅杨彦启就被匆匆召返京都。
无论怎么说来都太过蹊跷。
其实也无需“遮掩”,自打老皇帝册立小太子以来,那张龙颜上面就差写着“削藩”二字了。
比较耐人寻味的是,明面上军事才能更胜一筹的二皇子宁王殿下只是作为此番北征的右副将军,分得兵力五万。
因此当下的烦恼就更加“浓郁”了:
兵权在握,“藏拙“还是“显锋”,这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不卖命是不行的,但锋芒过剩也是不行的:自古有云“伴君如伴虎”。
稍有不慎,京都那位名动天下的无双儒帅,就会变成一把寒光闪闪的刀,斩断这二位“可怜”皇子所有回家的路。
同是儒将风格扮相的秦王殿下并非没有军事天分,否则也不会被委以重任。
但他远没有自负到认为自己可以挑战那位帝国第一名帅的程度。
峣山一役以来,再愚蠢的指挥官也不会笨到去尝试质疑那位大元帅的能力和手段。
“果然还是瞒不过那一位的眼睛吗……”
秦王背对众人久久不语。
士兵们看着将领们,将领们看着王爷,王爷则看着夜空。大家都不说话了。他们明白现在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一番窒息的沉默。
既然圣意不可妄自揣测,那就先奉旨行事吧。当下得找到北匈骑兵的老巢再说!
直觉也告诉自己,敌人一定就在附近!
王爷突地转过头来,收起了背身时的愁容,一振雄风爽朗大笑道:
“倍道前进,直抵虏廷!”
“肃清沙漠,在此一举!”
没有人再提问,因为他们已经从王爷的脸上看到了一种绝对的自信,这种自信瞬间感染了整支军队。
于是,十五万大军又士气大振、枕戈待旦,再次坚定了出发时的信念。没有犹豫,没有动摇。因为他们相信,无论如何困难,王爷一定是有办法的,王爷一定是对的。
出征在即!
上下同欲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