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战前祭旗,无疑就是杀牛宰羊搞搞伙食喝喝酒,犒劳下一行军伍将士们,最多再朗读一下事先准备的征讨“檄文”。
副将们说得慷慨激昂,义正言辞。
义愤填膺地痛斥着这帮“蛮匪”们。
十五万人马不动如山。
行列中,有一位十五岁的小兵,年龄没有压住个头,头盔难以遮住他明亮清澈的双眼,嘀咕道:
“要我说北匈国的阿拉缇单于也真是够糊涂的,诺大个草原牧牛养马不香吗?非得去招惹皇宫那位?”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哦对了,叫“犯我大华者,虽远必诛!”
好好活着,不好吗?
为什么一定要作死呢?
烧杀抢掠的勾当,真的比命还重要?
南征北战从戎多年,第一次挂帅如此规模的大兵团作战,按理年满三十、春秋鼎盛的秦王殿下本应热血澎湃、意气风发才对,可这位藩王远没有想象地那般兴奋。
感受到背后密压压的人群,别的不说,要指挥调动这么多兵马,本身就是一件很棘手的事。
用一句不太高明文雅的比喻,十五万人放个屁来都震天响:甚至连拉坨屎也将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而这位仁兄拉着整整十五万人,可不是去沙漠……闹着玩的。
虽说华国军伍装备精良已达冠绝天下的地步,可这自然之伟力嘛,总需保持敬畏。
水源很重要。
再说这茫茫沙漠,上哪去找北匈骑兵?
没有线索,没有痕迹。兵书没用了,情报也没用了,谁也不能知道敌人的方位。
要做出正确的抉择,只能依靠精准敏锐的军事直觉,同时还需要上天的眷顾。
因为弄不好就会“跑偏”白忙活一场。
再一不小心陷进了敌人埋伏圈,更是连小命都难保!
战争指挥,的确是一门烧脑的艺术。
这门艺术的残忍性在于,所承担的后果并不是赔点钱或者道个歉之类就能解决的。
一旦判断失误,付出的代价将是十几万将士的性命!
身心俱累的王爷就这样一直背着身,不愿去看那一张张疲倦、迷茫,又对自己充满信任的脸。
不过一想起还有一个“倒霉蛋”陪自己同去荒北沙漠跟北匈骑兵“捉迷藏”,秦王殿下心态顿时平和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