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乔诚走到林奇面前,平静、没有多余表情地问:“要不要换人?”
林奇摇摇头,让卓浩然、耿鹏先回场上。他需要等大脑清醒过来。
林茜赶忙递来一瓶水给林奇,让林奇先坐下。她不知从哪里掏出来一包创可贴,用水给林奇清洗几处外伤,再贴上创可贴保护伤口。
女孩子就是心细啊,看了几场球之后,已经能做简单的队医工作了。
被罚下一人、受到严肃批评的 258 班反而同仇敌忾起来。他们的动作小心了一些,但仍然十分强硬。
同样是十打十的场面,缺少核心球员的 258 班更吃亏一些。没有了林奇,能参与传控的人变少了,而且失去了最重要的节奏变化和纵向突破能力。
林奇看着干着急,撑着地就要跳起来跟裁判示意上场,身子又控制不住地晃了一下。
林茜压住了他的手,说:“别动,贴好了再说。”
林奇猛然想到个办法,跟场边替补的队友万宜说:“万宜,热身一下,准备换纪嘉熙下来。他没体力了。”同时给边裁示意了一个换人动作。
等来死球机会,林奇对裁判喊:“裁判,换人!13 号上,5 号下。”
场上队友以为林奇伤势太重无法上场,都捏了把汗。看到场边准备上场的是万宜,这才松了口气。
卓浩然对这个换人心领神会,跑去跟 5 号纪嘉熙悄声说:“你慢慢走下去,不着急,争取时间。”
这个换人足足用了 2 分钟,258 班的助威团纷纷起哄,跟裁判投诉对手拖延时间。
没多久,林奇趁着下一个死球机会,申请换上了另一名球员。
这时 258 班的球门已经非常危险,被动防守的他们体力下降飞快。比赛进入了 256 班擅长的节奏。
林奇意识到,两天的特训有一个致命的失误:战术从左路、中路到右路地不断转换,依赖了参与训练的所有 5 个人,少一个都很难流畅推进。更何况缺少的是最核心的那一个。
毕竟对战术的理解只是业余级别,无法应对真正复杂的情况。
林奇试着站起来活动了一下,已经没有大碍,给边裁打了一个换人的手势,等待下一次死球。
但失球比死球先到来了。
缺少了林奇的 256 班,没有合适的人协防祝子翼。
虽然荀世和新上场的万宜努力补位,他们毕竟没有林奇的预判能力和身体强度,让祝子翼得到了更多的拿球机会。
祝子翼面对众志成城的对手,也改变了射门策略,开始用一些技巧性的射门方式。这一次,他选择挑射,球轻巧地越过后卫,被挡住视线的范凯扑救不及,球弹进了网窝。
1:2!
被追一球,林奇终于能上场。他高喊着队友保持站位,继续之前的战术。
球终于正常运转起来,有了核心的 258 班更自信了一些。但对手开始用身体阻挡传控参与队员,截断他们正常的跑位路线,逼迫他们更大范围的活动。
这样一来,这几位球员的体力消耗的更大,连耐力见长的耿鹏都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卓浩然更是走几步就将手撑在膝盖上休息。
林奇再次挺身而出,开始利用个人能力在边路突破。
依靠“体力和精力恢复速度提升 25”的后天技能加持,他在场下休息了将近 10 分钟,再加上中场休息时间,相当于让他休息了 30 来分钟。
在比赛来到了 60 多分钟的时候,林奇几乎是场上体力最好的人,比一直在奔跑的体育生们能量更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