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和店准备营业的杜明雅先后接到两个电话,第一个电话是刘晓芸打过来的,把许卫民上门的事跟她说了一遍。
最后很笃定地道:“你放心吧,他没讨到好,还被大家伙给臭骂一顿,以后绝没有脸敢再来。”
杜明雅听了毫不觉得奇怪,这才符合许卫民死缠烂打的风格,她就知道他不会轻易罢休。
杜明雅挂断电话,心里盘算,许卫民的目的没有达到,还被羞辱了,是就此放弃,回老家了还是想别的法子?
如果有别的法子又会是什么?
他这次来重点是想要回乐乐,那么
杜明雅眼一下瞪圆了,如果许卫民还不肯罢休,很有可能去幼儿园接走乐乐!
她登时急了,自己怎么没早想到这一点,没跟老师通气,要是被他钻了空子接走乐乐怎么办!
杜明雅立刻拿起电话,准备给幼儿园打电话,电话却抢先响了起来,她一看,正是幼儿园的座机号码!
她心里涌上一股不祥的预感,许卫民会不会已经把乐乐接走了,老师打电话过来跟她说一声?
杜明雅手都抖起来,怕自己担心的事成真,一时竟不敢接下接听键。
电话在她手中一声接一声不屈不挠地响着,杜明雅咬咬牙,终于鼓足勇气,接通了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杨老师的声音,一接通便对她道:“乐乐妈妈你好,刚才有个男的来说是乐乐爸爸,想把乐乐接走”
“结果呢,接走了吗?”杜明雅急切地问。
“当然不能让他接走,我们跟他说了,只有登记了的家长才能接走孩子,或者让你给我们打个电话,他做不到,我们就不同意,他一直纠缠不休,我们就说他影响到我们正常工作,要报警,他就走了。我想着应该把这事儿跟你说一声。”
杜明雅悬着的心终于掉了下来,忙感谢杨老师:“谢谢你杨老师,乐乐看到他了吗?”
“我们没让乐乐出来见他,不过他在外面站了好一会儿,应该看见乐乐了。”
幼儿园的老师基本都知道杜明雅的前夫、乐乐的爸爸是移情别恋,抛妻弃子的陈世美,对这个渣男深恶痛绝,即便许卫民软硬兼施,什么法子都使出来,杨老师还是没同意他的要求。
杜明雅对杨老师万分感激,又叮嘱她道:“谢谢杨老师,你们做得很对,除了我妈和我,不管是谁,都不能让他接走乐乐。”
“我知道,你放心吧,乐乐绝不可能再从我们幼儿园走丢,我们会密切留心她。”杨老师毫不犹豫地向杜明雅打了包票。
杜明雅这下舒了口气,现在许卫民能想到的法子都想了,应该不会再折腾了,老老实实回去了。
虽然他掀不起多大风浪,可老是在面前晃,心里也烦,他一走,世界就清静了。
就这样,许卫民再也没在杜明雅面前露过面,应该是悄悄离开了江城市。
杜明雅还怕他贼心不死,悄悄再来使坏,很是高度警惕了一段时间,他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方志远也怕他再来,找人去许卫民所在的城市打听了下,才知道他回去后没多久,便出了事。
原来他的前妻靠威挟他拿到了钱,自以为拿捏到了他的软肋,隔三岔五就会以这个威胁他,找他要钱。
不止这样,拿到钱,还会羞辱他不是个男人,许卫民又羞又气,对那女人恨之如骨。
而且那女人的胃口就像个无底洞,许卫民有再多的钱都填不满,他忍无可忍,把那女的约到个僻静处,想一不作二不休,除掉她以绝后患。
哪知道那女的命不该绝,紧要关头有人路过,救了她一命,那女的伤重进了医院,而他被关进了看守所,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可能来找杜明雅的麻烦了。
这个小麻烦现在已经圆满解决,杜明雅和方志远之间还有另一个大麻烦,就是方志远父母对他们婚事的反对。
刘晓芸问过杜明雅。现在方志远父母是怎么个情况,杜明雅表示也不太清楚。
“不太顺利,志远没有跟我多说,只说他肯定会把这个问题解决,实在不行,就把他在深圳的姐姐叫回来,帮着一起劝说。”
“他姐姐说话会管用?”刘晓芸还不放心。
杜明雅并没有多少信心,迟疑地道:“也许会吧。不过志远说他的人生由他做主,别人只能提意见,不能替他做决定。”
因为方志远的坚定,杜明雅的态度也很干脆,方志远的父母能支持,能给予祝福最好,如果不行也没关系,她已经认定了方志远,愿意和他一起面对所有的难题。
“就算他们反对我们,我也不打算放弃,只要志远认定我,我就绝不放手。”
杜明雅现在这个态度,方志远知道了不晓得有多高兴。
刘晓芸又问她:“现在你们感情没什么问题,有没有想过什么时候结婚?”
杜明雅脸微微红了:“志远说国庆结婚。”
“不错,不冷不热正合适。”
这和书里的剧情完全一样,今年国庆,杜明雅就会和男主结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全书就完结了。
至于方志远父母的问题,反正还有那么长一段时间,就让他们慢慢去解决。
现在刘晓芸的家已经完全装修好了,定于3月22日搬过去。
这天正巧是星期天,大家都有空,只有老何要上班,不过她请了一天假,特意来参加刘晓芸家的暖屋宴。
这天人来得挺齐,不仅有几位大妈,还有沈默之,方志远,和吴大妈的家属老江。
杜明雅开着饭馆,和供货商关系处得很熟,需要的菜品都是直接送到饭馆里,不需要去菜市采购,今天也是,提前跟他们说一声,就把需要的菜送到楼下,非常方便。
早上搬了家要先整理屋子,几位大妈自告奋勇要来帮忙,于是便通知几位男同胞晚饭前再来,免得有他们在,大家施展不开身手。
按照这里习俗,参加暖屋宴,都要送礼物,不用多昂贵,就是碗筷一类的日用品,胡大妈还和上次一样,提了捆柴来。
她骄傲地道:“老刘,你们家日子越过越好,生意越来越红火,说不定就是我上次那捆柴发挥了作用。”
“没错,全是你那捆柴的功劳,我马上就把它拿来供起。”刘晓芸笑着接了过来,附和道。
“要放灶台上,放那才有用。”胡大妈叮嘱道,亲自跟着刘晓芸进了厨房,指点着她放到了正确的位置,才放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