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大婚之后,便搬出了从前的东宫“端本宫”,入住了信王府。
当然,如今信王府的牌匾已取下,不挂任何牌匾,人们私下便还称信王府为“东宫”。
太子住在哪儿,东宫便在哪儿。
太子妃的父亲宁浤被授四等子爵,官进“国子监司业”,算回归了老本行。
太子妃母亲也被封做四品恭人,成了大明无数妇人眼红的诰命夫人。
大明又多出来一门皇亲国戚。
但京城上上下下的官员对这门皇亲国戚的兴趣并不大。
他们真正感兴趣的,却是太子大婚后,群臣命妇朝贺时,在殿中看见的布置。
无论是花瓶、茶杯、果盘,都是极为清澈透明的极品琉璃!
澄澈茶水荡漾在琉璃杯中,那叫一个漂亮!
甚至厅旁还摆着一面大大的琉璃镜!
那清晰度,简直让命妇们爱不释手。
若是府中能有这样一面琉璃镜梳妆打扮……
当她们还在琢磨设想时,几日后,有户部尚书倪元璐的夫人下帖,邀她们开场赏花宴。
宴会上,每家夫人的案上都插着一支娇艳欲滴的春花。
花后,一面小小的极为精致的紫檀琉璃镜与花朵交相辉映。
看得夫人们眼都直了!
宴会上,倪夫人又极尽炫耀,恨得所有人都牙痒痒。
于是当晚,无数下值回家的朝臣,一进府,就被自家夫人磨得头疼。
只好连连答应一定向皇帝陛下打听打听,那琉璃镜是哪儿来的!保证给她们弄个回来!
这股风潮也逐渐从达官贵人流向民间。
当风潮达到顶端,所有人都对琉璃制品求知若渴,市面上稍好一些的琉璃品都被炒出天价的时候,皇帝陛下终于开了玉口。
他说,他会在午门外弄一场拍卖会。
拍卖的东西,便是这琉璃镜与各样琉璃制品!
拍卖会?
那是什么?
就在全京城的好奇与期盼中,日子一天天过,终于到了拍卖会定下的时日。
————
艳阳天,太阳明晃晃挂天上。
到了时候,所有官员打整好,坐着轿子,迈着四方步,来到午门。
往常午门只是廷杖的地儿,如今却是三天两头地热闹了。
只是相比于上一次,这一次肉眼可见地有秩序许多。
整个广场被红线围了起来。
皇帝陛下说,那叫“警戒线”。
警戒线里头放了许多桌椅板凳,整整齐齐地排在搭建的台子前。
有小宦官在旁边引导接待。
京城里的豪绅富商便在引导下,纷纷拖家带口,坐到属于自个儿的位置上。
而官员权贵们,座位自然还是在旁边的俩雁翅楼上头。
所有人都很满意。
豪绅富商们觉着,能受到朝廷的邀请,还能在众多朝臣面前有个座儿,那面子,可天大了去了!
官员权贵们也觉着,看,陛下将他们安置在了雁翅楼上,不与下头那些粗俗之人混堆,身份显出来了,陛下心里头也还是在意他们的嘛!
维持纪律的兵马司,也不驱赶听到消息前来看热闹的普通百姓。
只要别进警戒线里头就行。
于是,现场人越积越多。
差不多到了午时。
又是两声厚重钟响。
一穿红袍的中官手抱拂尘登台,拖长声儿道:“拍卖会,正式开始——”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十二名宫女捧着十二张托盘,踩着流云步,一个接一个,轻飘飘地上了台。
那托盘乃黑漆制成,上面由贝壳、珍珠母等珍贵材料,镶嵌组成一幅热闹的街市景象。
而在托盘之上,便稳稳当当地摆着众人渴求已久的琉璃制品!
一共十二具,分别是憨态可掬的老鼠、怒气勃发的黄牛、肌肉虬结的老虎……
竟是一副十二生肖!
再看那十二生肖的琉璃本身,通体极为清透、不含一丝杂质,好似一望汪盈盈清水,在黑润漆盘之上流动。
有富商们登时站起来。
前些日子只是京里盛传,他们实际也没见过,心里还嘀咕,今儿个见着了,才相信世上竟有品相如此上佳的琉璃!
他们立刻看到背后所隐藏的巨大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