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琼道:“家中还有一妹妹, 我们要带着她一起去宿阳。”
蓝衣小厮想了想道:“可。”
元璟远在宿阳,一时间能查到的事情也比较有限,他估计还不知道湘玲已被被找回的事, 所以才只说了三人。
湘玲是一定要跟着去宿阳的,步行去宿阳约莫需要十来天, 骑马乘车只需要三五日,湘玲好不容易才与家人重聚,赵琼和褚建之、褚时勉无论如何也不会将她抛下了。
元璟在朝廷中官职不算小,既然是他主查科学舞弊之事,那么赵琼等人的危机应当算是平安化解了。
此时去宿阳,时机正好。
过了春节,天气会渐渐回暖, 但路上积雪还未化开, 道路十分难行。
蓝衣小厮道:“小人奉主子之命前来长蒲时是乘了辆马车,咱们共五人,一马驱使有些费劲, 需再弄来一匹马,一人在外骑马同行, 马匹疲倦时换马拉车,这样才可不耽误赶路。”
“我有买马的门路,今儿下午我去马厩里买马,咱们明天一早启程。”褚建之道。
赵琼等人不但要弄一匹马, 而且还需要将院子和铺子的事情安排妥当,毕竟他们可能要去宿阳不短的时日,往少里说也要在那待上个十天半个月罢。
褚建之将家中银钱等贵重物品收拾妥当贴身带着,至于院子,就委托信得过的隔壁邻居帮忙看顾。铺子中的贵重物品较多, 大都是瓷器紫砂壶茶具,就算封锁了店门,十天半个月不回来这些东西还不得失窃?褚建之只能联系好人将这些瓷器茶壶薄利出售,价钱上有些亏了。
赵琼对何夫子解释说宿阳中那位大理寺卿似乎是她幼时的挚友,早年因灾荒离散,过了好些年总算有了消息。
“如此也好,你们去罢,总要见一见的。”何夫子眼皮往下一搭,淡淡道,“元正则……他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倒也没有辜负了‘正则’这个名字,希望以后,他也无愧于自己坐的这个位置。”
第二天一早,赵琼等人便踩着未化的积雪踏上了去宿阳的路。
赵琼一番打听,知道了这蓝衣小厮名叫李辙。
“原先是没有名字的,我在家住行老二,于是旁人都叫我小二,跟了主子之后,他才为我取名为‘辙’。”他道。
赵琼观李辙对元璟十分崇敬,便一直向他询问元璟这些年在宿阳中的事,可李辙通常只对她说些无关紧要的生活起居方面的事,更多的就不肯再详说了。他无法确认赵琼对他主子的重要程度,也无法判断两个人的关系,所以不敢细讲。
赵琼对此很是理解,“元正则”身居大理寺卿的职务,他年轻,因此容易引人嫉妒,遭人落井下石,他身居要职,而且在查官吏贪污之事,官场同僚定会对他多有忌惮。
严重一些说,“元正则”在官场上可谓是四面树敌。
可李辙又提到皇帝对“元正则”十分信赖,他有了这个靠山,在官场上应该不至于举步维艰。
冬日里官道上往来的车马会少一些,所以积雪更深,三日路程硬是能拖五日。
若是只骑马不乘马车,速度便会快一些,但还有一个湘玲呢,她不会骑马,也受不了寒风,因此乘马车是最好的选择。
众人白天赶路,到了驿站就停下歇息,给马匹补充粮草、充实干粮。野外过夜是不用想了,这么冷的天气就算烤火也维持不了体温,众人只能选择在驿站中过夜。
到了第六日,众人终于见到了宿阳城门。
赵琼远远就能望见城门牌匾上写着的两个大字——宿阳。
这里是燕都城,赵琼一直想来这里见识一番,如今总算是来了。
城门两侧都有重兵把守,每人皆身着黑甲、手持铁剑长矛、背负盾牌,这些士兵对进城百姓盘查极其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