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知,南诏与大唐有深仇大恨!
庞勋之乱因其而起,安南的分离,也是其始作俑者。
李晔若是勾结南诏攻伐王建,是引外贼击家臣!
“南诏狼子野心,若是击破王建,其势大盛,安能俯首称臣?得陇望蜀,得蜀何尝不会望陇?朕为大唐天子,联合外敌攻伐家臣,天下人如何看朕?”做人要有底线,当皇帝更是要讲究吃相。
历史一再证明,这种引狼入室的做法,只会让形势更糟。
张承业眼中闪过一缕精光。
当然,李晔也明白李巨川的意思,同意南诏的请求,然后陈军剑门关之下,坐看王建与南诏斗的死去活来,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但请神容易送神,南诏不是什么善男信女,烧杀抢掠干的也不少,一个繁华蜀中,就此毁于战火。
到时候就算打下蜀中,又有什么用?
李晔现在是大唐皇帝,只要王建没扯旗称帝,就还是唐臣。
李巨川拱手道:“臣、臣思虑不周,陛下恕罪。”
李晔道:“下己何罪之有,今日畅所欲言。”
还是张承业老成持重,“陛下,南诏使者并未说明来意,还是接见之后再议。”
李晔点点头,“诸位先去歇息,明日接见南诏使者。”
第二日紫宸殿大朝。
这还是拆分三省六部之后,第一次大朝。
没有崔昭纬、崔胤、韦昭度、韩全晦一伙儿人之后,留下来的都是实干之人,汇报了一些安抚移民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总体来说,还是达到李晔预期的,其实崔昭纬、崔胤、韦昭度、韩全晦也不是不能办事,能站在朝堂上的,无一不是这时代的精英,只是把心思都放在内斗上了。
不可否认他们受到家族的荫庇,但若不是家族中的精英,也不会被推到朝堂上,崔胤、韦昭度都是进士,崔昭纬还是状元。
诸事议定,这才进入主题,宣见南诏使者。
“外臣郑昶拜见陛下。”一蓝衣文士对李晔行礼。
这人除了衣服略有不同之外,样貌气质皆跟唐人无异。
“你是唐人?”李晔惊讶道。
按说这些西南土人,不应该叫沙摩柯、董荼那、兀突骨、阿会喃之类的吗?
三国演义就是这么说的。
“外臣祖父郑回,天宝年间举明经,任西泸县令,为南诏所俘,后受南诏王赏识,在南诏任职。”郑昶从容道。
“原来如此,使者此来何事?”郑家都在南诏三代了,想必也不是普通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