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裕来说,他的事完了,只要大唐不倒,他就能安稳的在长安过一生。
然而李晔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太子被废的消息先一步被使者传到朝堂。
也算给他们一个心理准备。
军方虽然不理政事,但对太子的废黜,没有任何波澜,似乎还隐隐有些欣喜。
至少王师范、杨师厚对这个结果颇为庆幸。
周云翼低沉着脸,什么都没说。
辛四郎一个劲叹气,说好好一个太子,怎么变成这德性。
唐军自然希望一个有能力撑住场面的太子。
李裕对武人抱着天然的敌意不是什么秘密,在邓州城上,很多人就已经领教过了。
只要军中云淡风轻,朝堂上的文人就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政局稳定是李晔的底线。
李晔故意在路上拖延,每路过一州,便停留两日,视察州务、民生,从澧州至江陵、襄州、邓州、虢州,民间一派生机勃勃,经历了黑暗时代的文人们,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很多知县、知州都亲临田间农舍,问其寡孤,不排除有些人只是在做做样子。
不过这些文人官吏们,想要升迁,就要拿出切切实实的政绩。
除了政事堂的考功司,皇城司也会秘密核实。
总体而言,文人治政比武人要强上一些。
这时代虽然道德沦丧,但文人们的基本节操还在,儒家还未彻底堕落。
一个健康的体制,聪明人都知道怎么做。
时间会冲淡一切,李晔回到长安的时候,已经初夏。
尽管路上为太子求情的文书如纸片一样飞来,李晔全都仍在一旁,一封也没有看。
百姓对唐军大胜的热情淹没了一切。
长安自发张灯结彩锣鼓震天。
赵崇凝、韦昭度、崔胤等人的脸色都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