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520章 理学之论(第二更)
第(1/2)页

仁和礼的概念,是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为什么要仁?

也许在很久很久之前,某一位学者发现大家都在打仗,搞得所有人都种不了地,没粮食吃,饿死了很多人。

于是这个学者就提出来一个概念:别打了,相互友善,一起种地,大家都有饭吃,君王就可以垂拱而治了,天下就太平了。

所以仁的出现的前提是相互打仗,相互厮杀。

而对于一个个体来说,对待别人仁爱,可以收获别人的友善,这依然是个人的一种自保行为。

可是是不是我很仁爱,对方就一定友善呢?

显然不是。

既然有多样性和特殊性,谈什么普遍性呢?

普遍性是什么?

人是自利的,人是怕死的,这是所有生物都具备的,这是生物在地球上长期生存,为了活下来而进化出来的。

言简意赅:基因就是自利的。

如果基因不具备自利性,早就在残酷的竞争中被淘汰了。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要靠后天培养、教育。

话说回来了,朱熹干了什么,为什么被后世许多人骂?

他说:行谓行仁自孝弟始,孝弟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仁之本则不可。盖仁是性也,孝弟是用也,性中只有个仁、义、礼、智四者而已,曷尝有孝弟来。

通俗来讲就是仁是先天道德,是出生就有的,且在人们心中永远不变的。

就跟老子说,道是原本就存在的,是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样。

朱熹将儒家的学说,以道家的形势解释了出来。

道家本身是在说天地之间有客观规律。

这玩意儿就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一般人去读道家,读着读着就变成了一门故作高深的玄学。

于是,朱熹也把从实践中得来的淳朴儒学,搞成了玄学。

不是客观规律,你非要说客观规律,这不就是极端唯心了么?

以至于明代的士大夫普通认为,仁德是先天性的,是与生俱来的,是客观规律,是不变的。

如果有人不仁,那就不配为人了。

礼、义、智、信也是如此。

可现实情况就是,不仁不义不讲礼不明智,且无信之人,不但没有变成猪狗,反而会相比其他人能轻松获得更多资源。

理学信念与实际情况相矛盾,儒生们又都是杠精脑袋,非要认为不仁不义就不是人。

于是最后,儒生们只能不断打嘴炮,变成了虚空打靶,越来越脱实向虚。

但儒生们有一部分人,又是机会主义者,高举理学大旗的同时,快速按照人的本性来谋取私利。

搞出了一大堆的伪君子。

所以才说朱熹的学说被发扬之后,儒学就成了教条,强行扭曲了人格。

而赵宁所说的道,核心只有一条: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如果将这个理念,都注入到大宋子民的内心深处,就算朱熹天天拿着传单满街去发,有用么?

第(1/2)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灾荒年,我靠一扇门娇养了古代王爷锦鲤神探,一天一个一等功问道三千界我探查术有BUG,捡根木棍变屠龙宝剑烂人真心协议离婚后,总裁老婆悔疯了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不抢个小娘子,当什么纨绔侯爷?断岳睡一秒涨一血气,我成至强吞天蛇蓦回鸾嫡女换亲嫁战神,前世渣夫疯了穿书成恶女,我撩夫续命再睁眼,高冷男神变舔狗替嫁新娘:我老公是顶级大佬沈清舞陈六合嘿哈,快穿一霸横扫天下系统觉醒:开局奖励无上巅峰修为主播娇又软,榜一少爷们集体开宠萌宝亿点点能干,搓个泥巴治坏蛋都市之最强狂兵沈清舞陈六合重生61,我带了一座军火库千亿前妻带崽归来,把沈总踢出户口本葬仙棺一碗面而已,怎么全仙宗抢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