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乘坐的马车是府台大人的,略微宽些,是辆双驾马车。
因乡道窄,行驶稍微缓慢,但驾车的是位老赶子,经验丰富,商榷坐着竟未感觉有多少颠簸。
而上了官道,马车立即就加快了速度。
车厢里就只坐了商榷和府台大人。
商榷又不是会聊天的人。
气氛不由有点沉闷。
府台大人方才见商榷那般宠幸一个书童,就开口问道:“那小童可是商生的贴身人?”
这里的贴身人,指的是贴身丫头、近身书童一类的仆役。
也就是俗话说的房里的人。
再说的白话一点,就是指通房,负责引导公子、少爷的房事,也负责纾解。
古时大家公子、少爷身边的通房是不分男女的,《红楼梦》中就提到过贾宝玉和他身边的几个小子,就是这种关系。
商榷知道府台大人话中的意思,笑着摇了摇头“榷只是怜他小小年纪便失了双亲,并无此想。”
府台大人了然地点点头。
商榷的事,李信曾以书信告之,此次意外相见,虽与商榷接触不长,李广却已经摸清了商榷的品性。
商榷此人心有丘壑,内怀乾坤。
苦延村那边的事事发数月,众人也追查过疾患来源,但都未往水源处想过,商榷却只凭只言片语就能道明其中原由。
说明此人心思细腻,能发现被旁人忽视的细节。
但此人又极为心软,对熟悉的人根本不设防备。
像是水泥、红砖这类事关城防的要紧法子,说拿出来就拿出来了。
而且还是因为要建那猪圈,才临时想起的。
自己手里没有可用的人手,竟然会找李信借人。
也幸好商榷提前跟李信打了招呼,说这水泥可用于城防。
引起李信重视,跟黄校尉借调了李贺几人看护窑厂。
否则,这水泥的重要性只怕一时半会儿也显现不出来。
那么也就不会引出黄校尉借匠人支援北疆一事,说不定现在北疆已经战火连连了。
还有那红砖也是因为商榷见匠人凿石费力,费时,才临时想起的。
而且,商榷完全不在意这方子是否会被他人学了去。虽说要收什么的“专利费”,但那契约之上根本没有任何约束的条文,全凭他人良心做事。
这次的红薯之事也是如此。
自己为了保住李家的政绩允了他辖地试种,他就真得相信自己不会再打这红薯的主意。
许郡尉说要禀命郡守,他也不怕红薯之功被郡守占了去。
他仿佛全然不知这红薯之威,远胜那饲豕之法。
只要有了这红薯,大炎国立时就能成为诸国之首。
任何一个世家得了此物,都会得到天下百姓拥护,改天换日也不无不可。
这单纯的性子,让人不忍心去算计他。
若非自己的年长,只怕会忍不住将他收归足下,小心的珍藏起来。
如今嘛……看着商榷精致的侧脸,李广叹了口气,心想“得帮他寻一个可靠的靠山才是。”
原郡李家?
李家不行,李家底蕴还是薄了些,虽世掌刑狱,但得罪的人也不少,庇护不了他。
汝州赵氏?
郡守赵孟虽然是汝州赵氏的嫡枝,但家中话语权并不重,想让赵氏成为庇护,付出的代价可不小。
因为具名文书,商榷已经引起诸公子的注意,若是再被他们知道红薯的事,只怕郡守也护不住他。
而且这里还牵扯到公子祁……
坐在对面的商榷,可不知道府台大人正在头痛从哪里给他找个强大的靠山,若是知道定会言明,他家里还藏着一个大炎国前嫡长公子——姜令,只怕大炎国境内能庇护他的世家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