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斌找到了想买的书,她也基本把这本书读了有一半了,下午的课业快开始了,两人便付了银子,加快速度一起赶了回去。
一个半时辰的休息时间,几乎是刚刚在自己座位上坐好,文先生便进来了。
下午先生先给《中庸》解读释义,苏青听得很仔细。
之后便是比较放松的时刻,按照惯例该诗词解析了。
文先生也是一个喜爱诗词的人,尤其喜欢律诗,她重重的咳嗽了一声,才缓缓地开始讲解《竹枝词》。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是刘禹锡的诗句,文先生曾经教他《声律启蒙》之后,通读过这首诗,苏青尤其喜欢那一句,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纵横开阖,酣畅流利,却又借古讽今,直击现实。
文先生一首讲完,苏青埋头提笔,开始一笔一划的把这首诗记录下来,学堂内一片沙沙的写字声。
……
夜晚,年家,正院兰水阁。
烛光明亮柔和,苏青正坐在椅子上专心致志的做功课。今晚的默功是《中庸》第二十一和二十二篇各写三遍,还有《论语里仁篇》默写一遍,还要再把今天学的《竹枝词》默写两遍。
《论语》是上半年教过的东西,文先生怕她忘记,便用这种方法温故而知新。
文先生这几个月虽然待她越来越严格,却是个明师,苏青也静下心,认认真真的跟随先生学习。
房间里十分安静,并没有人打扰她,只有翠儿偶尔进来剪剪烛花,免得灯光暗了伤了她的眼睛。
不知过了多久,苏青总算写完了今日的功课,起身走走活动一下僵硬的颈椎和手指。她打算休息一下,把今天在书坊里看到的那半部《孟子释义》墨写出来,加深记忆。
……
年羹尧从宫里回来已经太阳落山了,想着早晨苏青便央着自己去玉锦楼,自己今儿却一直不得空,心中不免有些愧疚,一回府便来了兰水阁。
见她刚刚写完的功课,便走上前笑道:“给我看一看。”
年羹尧是真正的文武双全,他跟别的八旗子弟不同,并没有走侍卫或者笔帖士这两条专门为八旗子弟打造的升迁捷径,而是走了科举之路,还中了进士,进入翰林院入职,走科举考进士,需要更全大清朝的才子比较,本就已经是极难的事情了,他还能入选翰林院,更是极为优秀了。
毕竟翰林院可是培养朝廷高级官员的地方,从这里出来的官员,委任封疆大吏、中枢大臣的,大有人在。他一路被提拔,升任四川巡抚,位属封疆大吏。
后来,四川战乱后,开始大规模的像四川迁入移民,解决战乱后的人口短缺,土地荒芜的问题,年羹尧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担任四川巡抚的,不仅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局势,还要处理官场上的种种弊病,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极大地考验。
但是他在当时的四川巡抚任上,不仅各项繁杂事物处理的极好,更是清廉有名,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赞赏。所以此时的他才能升任川陕总督,大权在握。
“书法有些进步了,但还需长久努力,不可懈怠。”
年羹尧也看出来了,苏青的字比之前又好了许多,更加的工整,这也是文先生的方法,先写工整,再慢慢写好。
苏青点点头:“文先生也说了,没有七八年时间的苦练,青儿的字是见不了人的。”
“文先生有些夸张了,在二哥看来,坚持三四年,你的字就能拿得出手了,不过董其昌的字练得人很多,要能称得上书法,确实还要练七八年时间。”
“青儿会坚持下去的,谢谢二哥鼓励。”
年羹尧坐在苏青之前的位置上,一篇篇的检查过去。耐心的提笔标注着错误,顺便讲述文章中蕴含的典故。不疾不徐,文采斐然。听着二哥清冷的语调,原本枯涩的经文也变得富有生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