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元帝从御案下拿出一件流光四溢的琉璃甲,“昨日一支出海商队归朝,给我送来几件玩意,其中这件琉璃甲,说是能挡住刀枪剑戟。”
赵清毓接过琉璃甲,甲身薄薄一层,要比铁甲轻一半。不过着东西瞧着就脆的很,说它能抵挡住刀枪剑戟,赵清毓是不信的。
“瞧着挺好看的,回头我拿刀枪试一试。”赵清毓说道。
景元帝点点头,“琉璃就是瞧着好看,能抵挡刀戟怕是底下人胡诌的,东西给你了,你自己拿着玩吧。”
“爹喊我过来就这事?”赵清毓问道。
琉璃甲完全可以让刘福送到承佑殿,根本没有必要特地来养心殿一趟。
“没事就不能让你来见见爹吗?”景元帝哀怨的说道,“哎,我老了,连自个亲闺女都嫌弃了。”
赵清毓捏捏鼻头,无奈轻笑,“没有嫌弃,没有嫌弃,爹想见我,我必然随传随到。”
明知道景元帝故作可怜,赵清毓也不揭穿,而是顺着景元帝,哄着他。
赵清毓一句略带敷衍的话就成功的哄好景元帝,景元帝这才又另起话头,说起其他的事来。
“上次让吏部出的官员考核方案已经实施有大半个月了,可这半个月,每日都有官员递折子,哭诉的、讲前朝、说今朝的,还有不少官员又搬出圣人那一套,总而言之,便是对现行的考核制度不满,奏请恢复之前的考制。”
景元帝从御案上捡出四五本奏折递给赵清毓,赵清毓接过后浏览起来,脸色随着奏折中的“忠言”而难看起来。
“这里还有几份江南青山书院、雅麓书院、白陵书院的书生、学子的联名奏书,几位当世大儒也上表奏疏,参告吏部,说吏部借考核之由削减官职,打压读书人。”
赵清毓伸手接过景元帝手里的联名奏书和大儒的奏疏,一一仔细的看着。
“这几个书院和大儒在文人心中分量颇重,他们带头这么一闹,导致江南士子怨声四起,作诗攻击吏部,隐隐的有指责朝廷之意。”景元帝叹息一声,“你说说这些读书人是不是闲的没事干,若如老农一般日夜为生计发愁,还有功夫对朝廷指手画脚的吗?”
赵清毓看着联名书和大儒的奏疏,心中疑窦丛生,吏部对官员的考制还没有走到针对文臣那一步,为何引起读书人这么大的反感。而且,大多数读书人对朝廷官员都嗤之以鼻,尤其是这次官员考制是剔除官场蛀虫,他们应该拍手叫好才是,为何却是如此抵制?
赵清毓眉头紧缩,思绪混乱,一时理不清其中缘由。
不过现在也不是追究其中缘由的时候,而是尽快压下江南士子和大儒们的抵抗情绪。虽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可是这些拿着笔的读书人是舆论的引导者,不好好处理,势必引起读书人和朝廷对立,对朝廷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而打败读书人的只有读书人。
有攻击朝廷的读书人,赵清毓当然也能找到“找到”赞颂朝廷的读书人。但是舆论对抗不能根本解决事情。这事需要慢慢查,不过朝廷可以先给这些读书人制造一些压迫感。
“爹,你即位以来,有没有开过恩科?”
景元帝被赵清毓这么一问,有点懵,“你出生那年开过一次,怎么了?”
“你刚刚不是说读书人闲得慌嘛,这不是给他们找点事做嘛。他们读书不就是为了科考,如今恩科在即,他们还会有时间嘴碎朝廷吗?而且,爹在颁布恩科旨意时,也可以将官员考制变革与这次恩科关联起来,让这些读书人认为官员考制是为了给他们腾位置。人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便不会再无事生非。”
景元帝一听赵清毓的建议,抚掌大笑,“毓儿果然聪慧。士子上书一事,我还没有与群臣商讨,便是知道你有解决的法子,而不会像朝臣只会劝我息事宁人,最后恢复以前的官员考核制度。”
“只是,这次以什么理由去开恩科呢?”
赵清毓闻言反问:“恩科恩科,不就是朝廷恩准给读书人的一次机会么,还需要找理由?”
“话是这么说,可是历来王朝开恩科一般都是举国同庆的大事,总得找些理由。”
“朝廷收复草原,驱赶、歼灭北漠,算不算一个理由?”赵清毓问道。
“这个理由不错。明日早朝我便下旨,明年春开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