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堪略显尴尬说道,很多事儿都是,想到觉得解决起来也简单,但是真正深入才会发现问题多多,都需要一个个去解决。
之前魏广德已经提过一些思路,劳堪觉得剩下的问题他和兵部那边通过商议还是能够找到解决办法的,自然不希望再从魏广德这里得到方法。
“嗯,如此就好,尽快吧,首辅和子维都希望开年就开始这项利民政策。”
魏广德开口说道。
因为清丈之事,还有查禁书院的政策,张居正现在在外界有点声名狼藉。
当然,仅限于士林,而被视为张居正党羽的张四维也没好过。
现在,他们都需要在民间刷点声望出来。
虽然舆论是被士林掌握,百姓无知,特别是乡野百姓,那就更是听士绅老爷们怎么说就怎么对,但实实在在做点事儿,多少还是能赢得百姓好感的。
别以为在张居正面前,大家都是对他的新政一番阿谀奉承,不要脸的吹捧成利国利民的善政,张居正也是有自己的消息渠道的,也知道清丈田亩,特别是查获那些隐田会遭到士绅们咒骂。
其实,清丈田亩还只是一步,数字算出来以后,还要核对前几年缴纳的赋税。
虽然仅仅是倒查三年,之前的偷逃税一笔勾销,可就是这三年的补税也是让士绅们心疼不已。
“善贷,徐乔安已经带领登莱水师返回山东,工部打造的新式战船都送到那里了,按照之前的商议,已经在和山东都司进行切割了。”
谭纶说这个事儿,其实就是在提醒魏广德,东海水师已经开始实质性筹建,朝廷打算什么时候对外公布这个事儿。
“已经开始准备了吗?”
魏广德愣了愣,倒是把东海水师筹备的事情给忘记了。
“山东都司巴不得我们把水师分出去,他们就可以省下不少银钱。
之前兵部行文,山东都司只是和布政使司简单接触就回复同意了。”
谭纶摇头苦笑道,“只是这么一来,以后水师的开支,山东可就不管了。
在北方省份,可没有为水师拨银的习惯,他们并没有遭遇倭乱,所以对此丝毫不上心。”
魏广德点点头,虽然倭乱也曾经设计过南直隶淮安、山东威海等地,但都是小股倭寇,在江浙一带吃了亏,才跑到北面活动。
但是因为看到收效不大,所以又果断退回南方。
毕竟,大明南方海贸发达,这是从南宋时期就形成的,当地士绅也乐意投资冒险经营海上贸易。
而北方商人,则没有这样的想法,他们虽然也通过海船运输货物,但大多都是短途运输,并没有吃到海贸的红利。
既然没吃到红利,享受到海贸的利益,自然不会在沿海进行置业,倭寇登陆能抢的就是贫穷的村落。
收益和风险不成正比,所以几次下来他们就不往北方跑了,都觉得北面太穷。
可不像南方几个省份,都被倭寇打怕了,甚至破县夺府,朝廷怪罪下来,谁受得了。
即便是如今,南边有了南海水师,倭寇基本上已经被剿灭干净,南方各省还是愿意每年都给南海水师拨付一定饷银,目的就是保证水师的存在,能够杜绝倭寇再起。
当然,只是每年拨付的银钱也是逐渐减少,或许会在未来某一年就直接没了。
到时候,水师的开支可就只能靠朝廷和他们自己想办法。
好在魏广德事先已经为南海水师争取到了东番岛和吕宋以及旧港的权益,三地收益加上朝廷的饷银,也足够南海水师维持现有水平。
若非如此,魏广德如何能从南海水师分出一支西海水师,还为东海水师贴补战船。
可以说魏广德对南海水师真是当亲儿子在养,养的太好太肥了。
“除了南海水师移交的几十条战船外,工部那边新造了多少战船?”
魏广德开口问道。
老式福船,其实相对于现在大明的新式炮船来说,已经不够先进。
不过早前造出来不少,改造也没可能,比新造战船还要昂贵。
这类战船,留在水师里充当运输船其实也不错。
其实这个时代,还没有形成所谓的战列线战术,所以水师对炮船的要求并不太高。
最起码在东亚海域就是如此。
掌握先进战舰技术的西方国家海军,在这里依旧没有任何优势。
“对了,善贷,之前你说命名为东海水师,可兵部图册上写的是大明海,所有有人提议应该叫大明海水师,而不是东海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