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任何政策调整时期都意味着队伍清洗,原先风头盛的人说不定现在正夹着尾巴小心做人呢,未必有精力出来找事。至于新上任,前些年被吓怕了,这会儿尾巴还不敢大翘,估计也是求稳为主,能不折腾就不折腾。
正是因为分析了局势,所以他俩并不担忧。
田蓝还能放大话:“不管酿酒还是制糖,都是我们下放知青干的。到时候真有人找事,推到我们头上就行。”
本村的知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立刻不答应了:“兰花花,你这是什么话?事情是大家一块做的,总不好把我们撇干净。”
他们嘴上的糖还没擦掉呢,现在就翻脸不认人,那也太不要脸了吧。
田蓝露出了微笑,点点头道:“那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大家现在是一条船上的人,就齐心协力把咱们的酒坊糖坊办好吧。”
大队书记一惊,他还没表态呢,他们就多出了个糖坊,这不乱套了吗?
知青们却发出欢呼声,个个兴高采烈。
眼下在农村,无论红糖白糖还是冰糖,那都是正儿八经的宝贝。谁家来了客人能端上碗糖开水或者打个糖鸡蛋,那绝对是贵宾中的贵宾。
就连生娃娃的女人,想弄二斤红糖补补身体,那也要绞尽脑汁费尽周折,也未必能得偿所愿。
长平兴奋地强调:“咱们的糖肯定不愁卖!”
另一个叫小云的知青不好意思地问田蓝:“咱们这糖怎么卖呀?我能赊账吗?我姐刚生了娃,我想先赊一瓶糖给她补补身体。她连奶水都没有。”
田蓝给她出主意:“催奶的话得喝鱼汤,要是没有鱼,河蚌之类的也行,总之要补充蛋白质。不过糖可以先赊给你。我记得供销社糖瓜是七毛钱一斤,那个是干的,得要票。咱们这个也不要票,同样七毛。先给你两斤,到时候结工分再扣。”
小云高兴地点头,立刻痛快答应:“行,到时候扣我的工分。”
她一开头,其他人跟着要糖。
现在的糖供应紧张到什么程度?就说大队书记家的那斤冰糖吧,可是他去县城走了关系才买到手的。
会计叔为了给儿子办喜事,托人买糖花的钱比糖本身更贵。
就这么夸张。
田蓝痛快地答应:“可以,都给你们记上账,过年的时候统一算。”
这下大家都激动了,赶紧跑回家拿瓶拿罐子,不然也不好用手捧着蜂蜜一样的糖浆回家。
他们走了再回来,13号人就翻了两倍不止。
现在家家户户都住在一起,左邻右舍根本没秘密。听说知青点熬出了糖稀,大家都激动的拿着瓶瓶罐罐过来沾沾甜味。
谁家亲友还没个身体虚弱的老人孩子和刚生产的妇人,就是暂时不需要的,过年时也得冲碗糖水招待贵客吧。
7毛钱一斤糖稀,可比1块5的高粱酒划算多了。
知青们熬了大半锅糖稀,瞬间就被耳聪目明的社员分刮了干净。来晚了的人还拍着大腿后悔,怎么就不走快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