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溶洞,青龙头顶。
一道少年的身影盘膝而坐,双目紧闭。
他的呼吸,与下方那头巨大神兽的呼吸,保持着一种奇妙的、同频率的律动。
磅礴的、充满了生命气息的青色能量,如同温顺的溪流,缓缓地,流过少年四肢百骸,修复着之前所有的消耗与暗伤,并不断拓宽着“心海”的边界。
王歌正在进行一种前所未有的修行——与“神”共鸣。
他不再仅仅是映照和理解“人心”,他开始去理解这种由机关、能量、以及一丝太古意志所构成的、非生命的“心”。
它的喜悦,是能量的顺畅奔流;它的愤怒,是机关的过载轰鸣;它的悲伤,是核心的能量衰减。
而王歌的“心镜”,正在变得越来越广阔,越来越不可思议。它所映照的,已经开始超越“人”的范畴,向着“天地万物”的领域,延伸而去。
——————
王歌留在了机关城。
但没有再公开讲学,也没有再见任何一个墨家弟子。
他开始每日盘膝于那颗巨大的、已经彻底臣服于己的青龙龙头之上,静坐。
这是在“养心”。
同一时间他也在反思,下山以来亲眼所见的一切。
点化青龙,与嬴政、李斯对峙,论道荀子,开讲稷下……
最终,在机关城的地心溶洞中,降服了青龙那颗狂暴的太古之心,使得自己的“心学”之道,彻底圆融,心物合一。
这一路走来,王歌经历的太多,而沉淀的太少。
他或许,已然站在了当世个体修行的最顶端。
但王歌心中,却无丝毫喜悦。
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道”,直至目前也仅是开始。
这场风,因心学而始,终会席卷一切,最终引发的结果即便王歌本人都无法彻底窥清。
而墨家机关城这座最后的城池,也已经暴露在了帝国的视野之下,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一方面,
他需要时间来彻底稳固和适应,与青龙意志融合之后那股暴涨的、足以干涉现实的庞大“心力”。
另一方面,
王歌也决定,在墨家最后的这段时光里,为其再多做一些事情。
他的“心海”虽然浩瀚,却也因为连番的巨浪而显得有些不稳。
他需要时间,再次将碎片整理成体系。将所有的感悟、所有的见闻,都彻底地,化为自己那片“心之世界”里,最稳固的山川与大地。
而整个机关城,也因为王歌的存在,进入了一种奇妙的“静默期”。
弟子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将仇恨与焦虑挂在嘴边。
他们开始,在每一次操练机关,每一次巡逻守备时,都下意识地,去反观自己的内心。
整个城市少了一分浮躁,多了一分沉静而坚韧的力量。
燕丹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他没有催促王歌,也没有打扰。
他知道,对方这片“海”的每一次潮汐,都在为墨家积蓄着未来。
这样的日子,过了大约半月。
机关城,铸剑池。
这里,是墨家兵器制造的核心。
无数墨家弟子,正在日夜不休地,打造着各种守城器械。
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凝重和焦急。他们知道,秦国大军随时可能兵临城下。
这天,王歌来到了这里。
他找到了这里最优秀的铸剑师,徐夫子。
“先生,您来这里,有何指教?”
徐夫子虽然尊敬对方,但语气中却带着一丝工匠特有的固执。
在他看来,思想于铸就刀剑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