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这是一个被后来的渤海人铭记的日子。
清晨,后厨宰杀了一只肥羊,立刻用洁净的冰块将羊肉镇住,小心地放入铺着湿布的冰鉴(古代的冰箱)中。
傍晚,郡王府的小厅里,气氛格外热闹。龙天策处理完公务回来,看到桌上摆着一个小巧的铜锅,锅下燃着炭火,锅中的清水已经沸腾,旁边的冰鉴里,镇着一大块羊肉,旁边还放着几碟酱料。
“这是……” 龙天策有些好奇。
“王爷,今日请您尝尝我们的‘新发明’。” 玉倾城笑着拿起一把薄刃刀,将冰镇的羊肉切成薄片——冰镇后的羊肉质地紧实,极易切成均匀的薄片,薄如蝉翼,在灯光下几乎能透光。
她将羊肉片放入沸腾的铜锅中,轻轻一涮,不过片刻,肉片便由红转白。
“可以吃了。” 玉倾城用筷子夹起,蘸了一点麻酱,递给龙天策,“尝尝?”
龙天策放入口中,牙齿轻咬,一股鲜嫩的肉汁瞬间在口中爆开,羊肉的鲜美混合着酱料的醇厚,口感滑嫩,丝毫没有夏季肉类的腥气,反而带着一丝冰镇后的清爽。
“好吃!” 龙天策眼睛一亮,“这做法新奇,味道更是绝了!”
刘晔和杜哲也纷纷拿起筷子,效仿着涮煮、蘸酱,一时间,小厅里只剩下铜锅沸腾的咕嘟声和众人的赞叹声。
“这羊肉经过冰镇,再用沸水一涮,既保留了鲜味,又去除了油腻,太适合夏天吃了!” 杜哲赞不绝口。
“关键是这冰镇的法子,让羊肉在酷暑天也能保持这般新鲜!” 刘晔补充道。
龙天策吃得兴起,连声道:“好!好!这吃法,该有个名字才是。”
玉倾城笑道:“它是用铜锅涮煮而成,就叫‘涮羊肉’如何?”
“涮羊肉?贴切!” 龙天策大笑,“就叫涮羊肉!”
新味风行:满城铜锅沸洋洋
郡王府的“涮羊肉”,很快就在忽汗城传开了。
最先尝到这新味的,是龙天策的一众旧部。鲁大胜、吴天狼等人吃过后,赞不绝口,回到营中逢人便夸;花蓉更是灵机一动,觉得这是个商机,缠着玉倾城请教做法,很快就在自家开的小馆子里推出了“郡王府秘制涮羊肉”。
小馆子的铜锅一烧开,那股鲜美的肉香便飘出了半条街。好奇的食客们闻香而来,一尝之下,顿时被这新奇的吃法和鲜美的味道征服。
“这涮羊肉太绝了!夏天吃也不觉得腻!”
“你看这羊肉片,薄得能透光,冰镇过的就是不一样!”
“铜锅涮肉,边涮边吃,热热闹闹的,比在家吃舒服多了!”
花蓉的小馆子日日爆满,排队的食客能排到街尾。其他酒楼饭馆的掌柜们见了,哪里还坐得住?纷纷托关系、找门路,向郡王府的厨子请教,或是高薪挖走花蓉馆子里的伙计,争先恐后地推出了涮羊肉。
短短几日,忽汗城的大街小巷,几乎家家户户都能看到铜锅的影子。大酒楼里,精致的铜锅配着各色酱料,招待着达官贵人;小饭馆中,简易的炭炉支着铁锅,吸引着贩夫走卒;连寻常百姓家,也学着冰镇羊肉,买一口小铜锅,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边涮边聊,成了盛夏里最惬意的消遣。
为了供应这突如其来的“涮羊肉热”,忽汗城的铜器铺生意火爆,铁匠们日夜赶工,打造各种大小的铜锅;冰窖的主人也忙得不可开交,冰块的价格涨了三成,却依旧供不应求;肉铺的屠夫们则学乖了,每日清晨宰杀的羊,第一时间送到各家酒楼,用冰块镇好,等着切成薄片。
甚至连那些做酱料生意的小贩,也推出了“涮肉专用酱”,甜的、咸的、辣的、麻的,种类繁多,任君挑选。
雅典娜、爱丽丝和库耶爱娃也对这新奇的吃法情有独钟。爱丽丝学着用筷子夹羊肉,总是夹不住,急得直跺脚;库耶爱娃则对冰镇保鲜的法子很感兴趣,研究着如何将这技术用到商队的肉食保存上;雅典娜则更喜欢这种围坐在一起、热闹温馨的氛围,觉得比泰西的宴会更有人情味。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吃法,竟能让整个渤海都热闹起来。” 玉倾城站在郡王府的楼上,看着街上往来的食客和随处可见的铜锅,笑着对龙天策道。
龙天策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欣慰:“这就是百姓的智慧,也是生活的乐趣。我们解决了一个小小的难题,却给大家带来了这么多欢乐,这比打赢一场仗,更让人心安。”
他知道,这涮羊肉的流行,不仅仅是一种新吃法的诞生,更是渤海百姓生活走向安稳富足的一个缩影。当人们有闲情逸致去追求新奇的味道,去享受饮食的乐趣时,这个地方,才是真正的太平。
属于渤海的“新篇章”,在这沸腾的铜锅、鲜美的羊肉和百姓的欢声笑语中,又添上了一笔充满烟火气的温暖色彩。这篇章里,没有刀光剑影,没有官场倾轧,只有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味的追求,以及那在酷暑中,因一口涮羊肉而绽放的,最真实的笑容。而这,或许正是龙天策多年奔波、守护太平的最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