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和两姓族长则商量着等肖元明回来摆上三天流水席。
“一家出个二十文就行。”梅大娘说罢小心翼翼观察林宝珠的神色,心里对自家老头子埋怨得不行,自己不敢来说让个小孙子给她传话算怎么回事。
“成。”林宝珠从斜挎包里数了二十个铜板给她。
“哎,那我先家去吃饭,明儿再过来?”
“好。”
明天还能来,看来林小六真没生气,梅氏彻底放心了,带着两个儿媳妇离开了绣房,
待绣坊众人散去,周氏忍不住抱怨:“肖元明又不姓林,凭啥让咱们出钱?“她心疼地掰着手指头,“二十文都能买一斤多肉了!“
林宝珠将绣房门上锁,不在意道:“有的人想出都出不了。”
周氏不信:“谁会有钱多的没出花。”
“幺妹说的是肖氏族人吧。”陈氏走在两人身后,接话道。
林宝珠点头,肖元明考上举人的消息早上那会传回来,下午肖氏族人便来了大河村。
众人这时才知道,当初肖父去后,吴氏跟肖氏族人闹了龃龉才会举家搬来大河村。
肖氏族人是来道歉求和的。
肖家本就是外姓人,若真跟着肖氏族人搬走,肖元明这个举人老爷就跟大河村没一点关系了。
村长和族老们提出村里给摆流水席,也是想借此同举人老爷拉近关系。
周氏撇撇嘴,以两家的关系,肖元明别说考中举人,就是上天了他们家也别想占到什么便宜。
还不如把铜板留着买肉吃。
“咱们家这么多人,你还怕吃不回来亏本?”林宝珠无奈道。
“有道理哎!!!”周氏搓搓手,已经开始期待起肖元明回来了。
不止他,估计整个大河村都在期待。
“小姑,奶让我回来跟你说她晚上在秋奶奶家吃饭,不回来了。”二妞走进厨房道。
二妞口中的秋奶奶正是秋婶子。
以前两人针锋相对,谁也看不上谁,现在倒好一块儿去了。
林家今日吃的是黄豆炖猪肉,林宝珠揭开锅盖,拿海碗盛了一碗出来:“那你把这个给你秋奶奶家送去。”
想了想又从柜子里拿出一坛酒:“你一个人不好拿,找个人同你一起去。”
老太太本就心情不好,现在估计更郁闷了,有秋婶子陪着说说话也好。
在林宝珠看来,肖元明中举的消息这个时候传回来对他们家其实是好事。
毕竟两个村子离得近,亲戚间走动勤,林大郎休妻的事迟早要传开。
林宝珠倒不是怕人知道,她就担心大家太闲了到处打听,把大妞也牵扯进去。如今全村人的心思都扑在讨好肖家以便后面说挂田的事。
就算听说了林家的事,顶多也就嘀咕几句,反倒能省去不少麻烦。
事实也正如林宝珠所料,林大郎休妻一事传开后,除了林大伯和廖氏上门劝了几句,她倒没听到别的闲话。
当然不排除他们不敢到林家人面前说。
这个林宝珠就不在意了,反正……听不到等于没有!
肖元明是九月中旬回来的,正赶上林家摆上梁酒。
吉时一到,老师傅站在新架的房梁上,把混着铜钱的糖果、花生往人群里撒。
小孩子们欢叫着“接粮“,林宝珠护着四妞捡到两枚铜钱,正用红绳串起来。
忽听院门口有人喊:“肖举人回来了!“
原本挤得水泄不通的院子,转眼像退潮似的空了大半。
就只剩林大伯一家,周氏娘家人,秋婶子以及几个同林家走得近的妇人没走。
“真是没见过世面,举人有什么好看的,还不是两个眼睛一张嘴。”秋婶子撇嘴道。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话是冯氏说的。
林宝珠将撒剩下的“喜粮”收到檐下放好,笑道:“毕竟是咱们村出的第一个举人,秋婶你们也去凑凑热闹,横竖菜还没上齐。”
秋婶子有点心动,又怕冯氏不开心,只拿眼偷偷去瞟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