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赶紧让唐家人把凉了的粉蒸肉和牛肚拿去热了热,三人重新坐下痛快喝起酒来。
今天最高兴的要数花同,他新得了\"盘龙双鞭\"兵器首战告捷,一口气干了四大碗江西米酒。许知笑着说:\"花同啊,今晚你就连夜赶回镖局,把这边的情况告诉你鹤亮师伯,请他再派些人手过来。要是能在这里除掉东平,那就最好不过了。\"
吴刚接过话茬:\"魏忠民一死,对方知道师父您在这儿,肯定会改变策略。我们人少,不能坐以待毙。师父,要不我们马上转移到乡下去?\"
许知点头:\"没错。我估计东平会向庐山求援,庐山那边知道我和你在此,一定会派高手过来。一是想突袭置我们于死地,二是要抢行道剑。我们不如先躲到湖子湾去,跟他们玩捉迷藏,等镖局援兵到了再做打算。\"
直肠子的花同一听要赶路,立刻放下酒杯:\"师父,那咱们就分头行动吧,到时候在闸兆生那儿汇合。\"
许知笑而不答,看向吴刚。机灵的吴刚马上会意,接过话说:\"不行,我看咱们还是一起走。万一有人跟踪,还以为我们都离开了呢。\"许知赞许地点点头。
当晚三人一起来到吕蒙,雇了条小船假装要回金陵。船行至凤岗附近时,吴刚让船夫悄悄靠岸。他和许知下船后,等船走远才折返景德镇,赶到湖子湾时天都快亮了。
湖子湾是火傍山下的一个小村子,总共四十一户人家,村民大多半农半渔为生。
闻兆生夫妇借住在窑工福仔的岳父徐又平家。徐又平原是个穷秀才,性格耿直不会巴结人,仕途不顺就回乡打渔为生。老伴早已过世,两个女儿出嫁了,儿子在江州杂货铺当伙计。家里三间竹茅屋还算宽敞。
许知和吴刚来后,徐又平让他们住在西屋,闻兆生夫妇则住在东屋。
闻兆生被打得遍体鳞伤,幸好花同帮他做了推拿,还留下了药,精神才稍微好转一些。
吃过早饭后,徐又平搀扶着闻兆生来到西屋,大家闲着没事聊起天来。吴刚开口问道:\"闻大人\"话还没说完,闻兆生赶紧挣扎着起身拱手说:\"恩公这样称呼我,简直是在折我的寿啊。要不是您这位大英雄相救,我兆生早就被马贼分尸了。希望大英雄以后直接叫我名字就好。\"吴刚见他态度诚恳,连忙说:\"好,那以后我们就以兄弟相称,希望你不要推辞。对了,这景德镇的名字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徐又平性格开朗健谈,接过话头说:\"这座城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秦朝时属于九江郡番县,汉朝时归豫章郡鄱阳县管辖,三国时期属于吴国,到了东晋时期这里已经是个商业重镇,当时叫昌南镇,后来改名叫新平镇,唐朝时又改称浮梁,直到宋朝才正式定名为景德镇。\"
景德镇是着名的\"瓷都\"。早在汉朝初期,当地人就开始依山建窑,砍柴烧瓷。到了隋唐时期,镇上的陶玉、霍仲初烧制的瓷器,质地温润,色泽如玉,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美名享誉天下,成为全国最大的瓷器产地,所以有\"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遮江来\"的说法。到了宋真宗景德年间,镇上已有十四五万居民。真宗下令进贡御用瓷器,这些瓷器工艺精湛,釉色晶莹剔透,白中泛青,暗纹若隐若现,光泽淡雅,被世人视为珍宝。因为当时御用瓷器底部都刻有\"景德年制\"的字样,所以后人就把这里改称为景德镇。\"
吴刚最喜欢听人讲古论今,觉得这位老人见多识广,这样的机会很难得,就接着问道:\"现在大概有多少家窑厂?\"
徐又平回答说:\"镇上有十五六万居民,其中从事瓷器烧制的有八万人左右。镇上设有六十座官窑,专门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民间窑厂有三百六十多家,瓷器商行一百八十多家,所以这里"终年烟火不断",有"绝妙花瓷动四方,十里长街半窑户"的说法。\"
他们在湖子湾已经住了十一天,金陵那边还没派人来,吴刚这几天越来越着急。他对许知说:\"师父!花师兄已经走了十一天了,要是没出意外的话,早该回来了。唉!税署这些天既不催税也不抓人,不知道又在打什么坏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