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蜀大地云雾缭绕的山峦间,在蜿蜒流淌的江河之畔,飘散着千年不散的酒香。这香气里,藏着世代相传的酿造技艺,更萦绕着古老神秘的传说故事,如同窖池中沉睡的微生物,在时光的滋养下,发酵出醇厚绵长的韵味。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酿酒作坊,蒸煮粮食的蒸汽与悠远的传说一同升腾,将这片土地的故事,酿成一杯杯回味无穷的佳酿。而川酒之所以如此迷人,与其丰富多样的香型密不可分,不同的香型犹如不同的乐章,在川酒的舞台上奏响独特旋律。
一、五粮共生:五粮液的味觉密码
走进宜宾五粮液的酿酒车间,蒸腾的热气裹挟着醇厚的酒香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味觉迷宫。这里是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产区,而五粮液作为浓香型白酒的佼佼者,其独特风味的奥秘就藏在这一个个老窖池与一道道复杂工艺之中。车间里,上百个老窖池整齐排列,池壁上布满了厚厚的微生物菌群,这些肉眼不可见的“酿酒精灵”,是五粮液独特风味的关键所在。
浓香型白酒采用泥窖固态发酵,窖池越老,微生物越丰富,酒香越醇厚。五粮液的老窖池历史悠久,历经岁月沉淀,池壁上的窖泥富含多种微生物,为酿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指尖轻触窖池边缘,粗糙的池壁上附着一层滑腻的窖泥,凑近细闻,一股混合着泥土、粮食与发酵气息的独特味道钻入鼻腔,那是时间沉淀的味道,也是浓香型白酒独特窖香的源头。
五粮液的酿造,是一场五种粮食的完美协奏。精选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这也是浓香型白酒多粮酿造的典型配方。每种粮食都要经过严格筛选,高粱需颗粒饱满、淀粉含量高,为酒液带来醇厚之感;大米赋予甘美,使口感更为丰富;糯米增添绵柔,让酒液入口更加顺滑;小麦贡献曲香,是形成独特风味的重要因素;玉米则带来独特的甜味,为整体口感增添层次。在原料仓库里,不同种类的粮食分区存放,散发着自然的谷物清香。工人们将五种粮食按特定比例混合,经过浸泡、蒸煮、冷却,让粮食充分吸收水分,变得软糯适宜。浸泡过程中,清水逐渐变得浑浊,粮食的香气也慢慢释放出来,预示着神奇的转化即将开始。
蒸煮粮食的甑桶是酿酒的关键器具。当蒸汽从甑底升腾,粮食在高温中发生奇妙的化学变化,淀粉逐渐转化为糖分。老师傅们用手轻捏粮食,便能判断蒸煮的火候。“看、闻、摸、尝”,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是几十年经验的沉淀。待粮食冷却后,加入用小麦制成的中温、中偏高温大曲,搅拌均匀,就可以入窖发酵了。酒曲是酿酒的“灵魂”,它的制作同样讲究,优质小麦经过粉碎、加水搅拌、踩曲成型等工序,在55 - 60度的温度环境下培养,让有益微生物充分生长繁殖,最终成为散发着浓郁曲香的酒曲块。
在当下,五粮液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通过物联网技术,每一个老窖池都装上了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窖池内的温度、湿度和微生物活跃度,为传统酿造工艺装上“智慧大脑”。同时,为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口味需求,推出低度、小瓶装产品,并与知名设计师合作打造时尚包装,让古老的五粮液焕发出青春活力。
五粮液的老窖池是真正的无价之宝。这些窖池自明代洪武年间沿用至今,池壁的泥土中富集了数以亿计的有益微生物。随着时间推移,微生物群不断进化,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入窖后的粮食在这些微生物的作用下,开始漫长的发酵过程,发酵时间通常在45 - 90天。发酵期间,工人们要定期检测窖池的温度、湿度,根据变化调整管理措施。120天的等待,粮食在窖池中完成华丽蜕变,转化为香气四溢的酒醅。在发酵后期,揭开窖池的封盖,一股浓烈而复杂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那是粮食、酒曲与微生物共同创造的杰作,以己酸乙酯为主体香,伴随着浓郁的粮香和陈香,形成了浓香型白酒独特的“窖香浓郁、绵甜甘洌、香味协调、尾净余长”的口感风格。
蒸馏取酒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当酒醅被装入甑桶,蒸汽穿过酒醅,酒精和香味物质变成蒸汽升腾,在冷却器中凝结成晶莹的酒液。接酒师傅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准确判断酒头、酒身和酒尾。“掐头去尾取中间”,只有最精华的部分,才能成为五粮液的原酒。这些原酒还要经过陶坛陈酿,在岁月的打磨中,去除辛辣,变得更加醇厚。陈酿的陶坛存放在专门的酒库中,酒库内常年保持恒温恒湿,坛中的原酒在安静中慢慢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随着时间流逝,酒的色泽逐渐变得微黄,香气也愈发浓郁。
二、千年窖池:泸州老窖的时光魔法
在泸州国窖广场,四口明代万历年间的老窖池静静伫立,这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酿酒窖池,被誉为“活文物”。池壁上的泥土呈乌黑发亮的色泽,散发着独特的芬芳,仿佛在诉说着四百多年的酿酒传奇。凑近观察,能看到窖泥表面微微泛着湿润的光泽,那是无数微生物活跃的证明。
泸州老窖同样属于浓香型白酒,其酿造工艺遵循着古老的“续糟配料、泥窖发酵”传统。每一次酿酒,都要保留一部分上次发酵的酒醅,与新的粮食和酒曲混合。这种代代相传的“万年糟”,让窖池中的微生物得以持续繁衍,形成独特的酿酒生态。工人们像呵护婴儿般照料着窖池,定期养护池壁,监测微生物的活性。他们会用特制的工具清理池壁上的杂质,然后涂抹上新的窖泥,以维持窖池的最佳状态。
古老的传说为这几口老窖池增添了神秘色彩。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泸州一带瘟疫横行,百姓们苦不堪言。一日,一位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仙人途经此地,看到百姓的惨状,心生怜悯。当夜,仙人托梦给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梦中,仙人手指江边生长的红高粱,又指向清澈的山泉,示意将二者混合。仙人还传授了独特的发酵之法,并告诉老者,需将混合物埋于地下七七四十九日。
老者醒来后,半信半疑地按照仙人的指示行事。四十九天后,当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埋藏的容器,顿时,一股浓郁醇厚的酒香飘散开来,神奇的是,周围弥漫的瘴气竟也随之消散。患病的百姓们饮用了这酒,病症逐渐痊愈。自那以后,泸州人便世代传承这酿酒之法,而最早用于酿酒的池子,历经岁月,便成了如今的老窖池。当地老人们常说,这些老窖池有灵气,是得到过酒神庇佑的,所以酿出的酒才如此醇香,历经百年而不衰。
如今,泸州老窖在坚守传统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打造“智慧酒庄”,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酿造工艺,提升酒品质量的稳定性。在品牌推广上,开展“国窖1573封藏大典”等文化活动,通过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向全球传播,让更多人了解泸州老窖的历史与文化。数据显示,泸州老窖的品牌价值连续多年位居中国白酒前列,其产品远销全球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白酒的重要窗口。
酿酒车间里,工人们赤着膀子,喊着号子翻动酒醅。“嘿哟嗬,嘿哟嗬”的号子声在车间回荡,与蒸汽的嘶鸣交织成独特的酿酒交响乐。在这里,时间是最珍贵的原料。泸州老窖的特曲酒,需要在窖池中发酵180天,头曲酒也要发酵90天。漫长的发酵过程,让各种香味物质充分生成,赋予白酒丰富的层次感。发酵过程中,工人们每天都会多次巡查窖池,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鼻子嗅闻发酵的气味,根据经验判断发酵的进程是否正常。
泸州老窖的勾调工艺堪称一绝。调酒师们凭借敏锐的味觉和嗅觉,将不同年份、不同窖池的原酒进行搭配。他们像艺术家调配色彩一样,精心调整各种原酒的比例,让香气、口感达到完美平衡。在勾调室里,摆满了各种不同年份、不同等级的原酒小样,调酒师们手持酒杯,轻轻摇晃,观察酒的色泽,然后凑近闻香,最后小抿一口,在口中细细品味,感受酒的醇厚、绵柔、回甘等不同口感。一瓶优质的泸州老窖白酒,可能融合了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原酒,每一滴都凝聚着调酒师的智慧和匠心。为了确保勾调的准确性,调酒师们还会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酒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
三、绵竹风骨:剑南春的盛唐遗韵
在绵竹的竹林深处,剑南春的酿酒作坊弥漫着独特的酒香。这里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剑南烧春”就已成为宫廷御酒。走进车间,巨大的蒸锅冒着白烟,工人们推着装满粮食的推车穿梭其中,一派繁忙景象。车间外,成片的竹林随风摇曳,竹叶的清香与酒香相互交融,形成了剑南春独特的地域风味。
剑南春同样是浓香型白酒的杰出代表,采用“泥窖固态发酵”工艺,独特的“跑窖法”是其制胜秘诀。所谓“跑窖”,就是将一个窖池的酒醅取出,装入另一个窖池发酵。这种工艺能让窖池微生物相互交流,赋予白酒更丰富的风味。发酵过程中,工人们要多次“翻窖”,确保酒醅发酵均匀。翻窖时,人们将酒醅一铲一铲地翻动,动作娴熟而有力,在翻动过程中,酒醅中积聚的热量散发出来,新鲜空气得以进入,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创造良好条件。
传说,在盛唐时期,绵竹一带的美酒已小有名气。一日,剑南道节度使奉命进献美酒至宫廷。队伍行至途中,一辆载酒的马车不慎颠簸,酒坛破损,顿时,浓郁的酒香飘散开来。神奇的是,这酒香竟引得林中百鸟盘旋不去,山林中的猛虎也被吸引而来,却没有丝毫攻击性,反而伏地静卧,沉醉在这酒香之中。
消息传到宫中,唐玄宗听闻后十分好奇,待美酒送达,当即品尝。酒液入口,醇厚绵柔,回味悠长,唐玄宗龙颜大悦,赐名“剑南烧春”,并留下“此酒只应天上有”的赞誉。自那以后,“剑南烧春”声名远扬,成为了宫廷贡酒,绵竹的酿酒业也愈发兴盛。
近年来,剑南春在品牌建设上独辟蹊径。以“大唐文化”为核心,推出一系列文化主题产品,如“剑南春·东方红1949”,将品牌与历史文化深度绑定。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让剑南春的盛唐遗韵走向世界。在全国糖酒会上,剑南春的展位总是人潮涌动,其经销商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唐时宫廷酒,今日剑南春”的广告语更是家喻户晓,成为川酒在全国市场强势影响力的生动注脚。
剑南春的酒曲制作也别具特色。选用优质小麦,加入豌豆等原料,制成独特的“包包曲”。这种曲块顶部隆起,表面积更大,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制曲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让有益微生物充分生长。发酵好的酒曲散发着浓郁香气,是剑南春独特风味的重要来源。在制曲车间,工人们将小麦和豌豆按比例混合粉碎,然后加水搅拌成面团状,再放入模具中踩制成曲块。曲块制作完成后,整齐地摆放在曲房内,用稻草覆盖,让其自然发酵。在发酵过程中,曲房内的温度会逐渐升高,工人们要密切关注温度变化,适时进行翻曲,确保曲块发酵均匀。
蒸馏出的原酒,要在陶坛中陈酿数年。陶坛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能让白酒在陈酿过程中与空气缓慢接触,发生氧化反应,挥发杂质。陈酿后的原酒,经过精心勾调,才能成为成品酒。剑南春的酒体清澈透明,香气浓郁,入口甘冽,尾净悠长,既有浓香型白酒的醇厚,又独具一番清雅。在剑南春的地下酒窖中,整齐排列的陶坛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有些坛口还残留着酒液凝结的结晶。每隔一段时间,工作人员会对陈酿的原酒进行品尝检测,根据酒的变化情况决定陈酿的时间,确保每一瓶出厂的剑南春都保持着高品质。
四、生态舍得:沱牌的匠心传承
走进射洪的沱牌生态酿酒园,扑面而来的不仅是醇厚酒香,还有绿树成荫、流水潺潺的生态气息。作为川酒金花之一,沱牌舍得秉持“生态酿酒”理念,将酿酒技艺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开创了白酒行业的绿色新篇章。
在沱牌酒的起源故事里,蕴含着舍得之道。相传古代射洪有位酿酒师傅,为人善良却家境贫寒。一日,他在山间救起一只受伤的白鹿。当晚,白鹿托梦给师傅,指引他前往一处山谷。在山谷中,师傅发现了一眼清泉,泉水甘冽清甜,周围还生长着品质绝佳的谷物。师傅用这泉水和谷物酿酒,酿出的酒口感醇厚,香气四溢。
师傅的酒坊渐渐声名远扬,生意越来越好。但他始终牢记白鹿的恩情,每逢丰收,便将一部分美酒洒向山间,回馈自然。他常说:“有舍才有得,懂得付出,才能收获美好。”这种“舍得”的精神,也融入了沱牌酒的酿造理念中,从原料的选取,到酿酒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再到老酒的窖藏,无不体现着舍得之间的智慧。
沱牌酒的酿造,对水源与原料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取自涪江的优质水源,经过层层净化,富含多种矿物质;精选的东北平原绿色高粱、小麦,在种植过程中严格遵循有机标准。独特的“六粮酿造”工艺,在传统五粮配方基础上加入大麦,使得酒体更加丰满醇厚。制曲环节采用“分层发酵”技术,根据曲房不同高度的温湿度差异,培育出风味各异的酒曲,为沱牌酒独特的复合香气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