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皇帝的询问,眉庄没有直接说,而是轻抚一旁的托盘上太后的针线。
“莲子心苦,怜子心更苦。太后娘娘曾为先帝诞下三子三女,可惜天道不佑,子嗣多舛,只剩下皇上和十四爷。”
“皇上是娘娘的长子,十四爷是幼子,娘娘心中难免偏疼。”
“不过臣妾孕期到寿康宫给太后娘娘请安时,娘娘曾传授臣妾孕期诸多事项时,也曾事无巨细介绍过几次生产的艰辛。”
“臣妾觉得比起十四爷,娘娘对另外几位血脉,心中压着的苦楚恐怕更甚。”
眉庄言语暗示一遍皇帝。
活人和活人比,总有被比下去的。你比不过十四,就找能比过他的拉进来平衡局面。
皇帝把眉庄的话在心中反复琢磨一遍。
情感上,活人是争不过死人的,但死人就是死人,有些东西就算赏给死人,又无法改变什么。
“皇上,臣妾有些粗浅想法,不过臣妾才疏学浅,见识浅薄,不敢妄言。”
“只告诉太后娘娘一条,求皇上对六爷追加死后哀荣。像什么追封爵位和谥号臣妾不懂规矩,未敢在太后娘娘面前提起。”
“只说可以向皇上提议,按当年的十八爷的规格,给六爷修建单独的陵寝,不必挤在幼殇园寝,每年清明忌日可以单独祭拜。”
“皇上觉得,臣妾这个提议,是否有不妥之处。”
皇帝沉吟片刻,没有说行不行,只是微微点头,示意眉庄继续说下去。
眉庄也没有急着让皇帝表态,这个是最基本,除了要花点钱,其他对皇帝没有任何影响,要是这都不答应,皇帝和太后直接别聊了。
至于后面的,眉庄没有急着说,先将刚才让芳仪去书房取来的书递给皇帝。
书是根据当初太后送她的册子,加上路怀舟,采星,沈母,还有产婆稳婆等的经验整理而成。
详细记录从备孕,孕期,生产到产后,所有生育环节的步骤,注意事项,忌讳,以及各种突发状况的应对方法。
这本主要针对的是深宅大院里,会出现的情况。
不过在最后,补充列出一些前人关于妇产问题已经有的专业著作。
如唐代咎殷的《产宝》重点讲难产助产,宋代杨子建的《十产论》专论生产技巧,更有先帝时期傅山的《傅青主女科》讲产后病症等等。
“皇上,女子生产不易,这是臣妾让人根据太后娘娘的教导,再加上皇上赐给臣妾的刘嬷嬷,还有路太医等人的经验,整理成书。不如以皇上胞妹之名号,将此书传世。”
“以昭显皇恩浩荡,惠泽天下女子。此书若得流传,为几位长公主积累阴福,也是增进人口的福祉,亦是皇上仁德之举。”
皇帝简单翻阅眉庄递来的书,眼中先是闪过赞许,倒是书中一半的篇幅都特意标注是引用自太后,让皇上的目光渐露深思。
专治女子病症的医术,不是什么开天辟地的特例,就眉庄最后列的几本,都是特别专业的妇产科医术。
眉庄费尽心思整理这些,最后并不会有什么石破天惊的效果,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
一方面疑惑眉庄的用意,一方面是对太后的心思十分感慨。
太后最初对惠妃这一胎,是真心期待过的,也真心帮忙庇护过,可惜真心瞬息万变。
皇帝将书轻轻放下,目光复杂地看向眉庄。
“朕让太医院仔细校验此书,确保无误后,让内务府刊印分发至各王府、宫中及民间。”
眉庄对皇帝的回应并不意外,为君者第一视角就应该是天下万民,对皇帝没有想到自己计划的目的地,也不意外,心底微微一叹,然后笑容温婉地提醒。
“皇上是君父,为万民谋福祉,臣妾钦佩。不过君父君父,也不能忘了皇父之责。”
皇帝微微一愣,随即明白眉庄的深意,对自己刚才还认真猜测惠妃举动的深意有些好笑。
惠妃生产后,行事不再如往昔般谨慎,甚至几次,真细究起来治一个越界的罪名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