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已经开了一场,客人还在源源不断的涌进来,但二楼已经没有位置安置新来的客人了。
崔清漪在一边看了一会儿,只能撸起袖子亲自上场。
“客人,二楼暂时没有位置,不过咱们三楼还有很多空位,三楼的皮影戏也是从北边引过来的,表演的乐人更是从京城请过来的口技大师,去看看必不会让您失望的。”
刚刚毛琳在三楼亮的那一嗓子虽然也足够惊艳,但很显然没能完全抓住客人的心。
再加上有周砚修这个父母官领头,这会儿怕是没人记得三楼还有表演了。
好在北边来的新鲜玩意和京城来的乐人这两个名头说出来还是能吸引一些客人的。
崔清漪一开口杨梅几个负责迎客的就发觉了不对,之前掌柜的就说过了,要有意识的将客人分流,保证二三楼都能满座,可刚刚人一多大家一着急,就把这事儿给忘记了。
光想着不要让客人着急生气就一个劲儿的解释二楼暂时没位置,希望客人能等一下,结果半天了三楼才上去没几个客人。
好在众人调整的及时,将将让三楼的第一场表演开起来了。
总体而言,鸿雁茶楼开业第一天是非常成功的。
不管是茶楼的茶还是戏,甚至是佐茶的糕点蜜饯都有人热烈讨论。蒋百灵嗓子有些哑,但是心情极度亢奋,今日光是客人们扔到戏台上的打赏加起来就是她们之前在外面搭台子将近大半年的总和。
虽然这些银子最后茶楼要抽走一大半,但比起银子能被客人看见,欣赏和喜欢才是她最高兴的。
在鸿雁茶楼的第一天,蒋百灵真正看到了重振蒋家班的希望。
蒋百灵不知道,有一个词叫平台,有时候空有实力没有好的平台也是白搭,崔清漪花了大把银子和时间精力打造出来的鸿雁茶楼先天就有这样的优势。
比起蒋家班的人,毛琳却是怎么都高兴不起来,今日三楼的皮影戏总共开了三场,且每一场都有空座。
若是放在一般的茶楼也算是不错的情况,但这茶楼里若是只有皮影戏的演出就罢了,偏偏人家二楼蒋家班的演出座无虚席,甚至同一场戏有些客人坐着听了两三遍。
两相对比,高下立现。
虽然曾经遭难,但毛琳对自己的本事是极其自信,甚至可以说是自负。
看惯了京城的繁华,东平县这个小县城她完全不看在眼里的,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县城却让她对自己引以为豪的本事产生了怀疑。
原来这个世上真的有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她拘在京城太久目光也变得短浅了。
毛琳的失落崔清漪看在眼里,但这个事情她之前也没想到,之前只想着在开业的这一天让客人们眼前一亮,完全没想到二楼三楼之间的差距会这么大。
看来等正式营业之后还是要改变一下策略,只是具体怎么做崔清漪还没想好。
……
和洋人的集市开了十天,鸿雁茶楼日日人满为患。
好在经过崔清漪和堂倌们的有意引导,再加上毛琳自己发力,三楼慢慢也有了稳定的客源。
让崔清漪惊讶的是,比起秦腔那些洋人竟然更喜欢皮影戏。
尤其是知道一台皮影戏竟然是由一个表演者完成的之后更是瞪大了眼,直呼神奇。
有了这些洋人捧场,毛琳在开业第一天丢失的自信心慢慢找了回来。
……
崔清漪一连在茶楼待了四五天,等茶楼一切进入正轨之后就抽身出来了。
她还想趁着洋人商队在的时候看看能不能淘到新鲜货。
洋人这趟来的人多,带的货物也更多,一侧整排的货栈几乎都被洋人占据了。
里面进进出出都是大晋的商人,来闲逛的人也不少,看着倒是有些前世在大城市逛街的感觉。
崔清漪转了一圈有些失望,洋人这趟带过来的货物和之前没什么不同,都是些香料,钟表珠宝之类的,她想要的是一样也没瞧见。
正当崔清漪准备离开的时候,正挨家巡视的菲利眼尖的瞧见了崔清漪。
菲利对崔清漪的印象十分深刻,之前他带着商队来东平县接触到的第一个客人就是崔清漪。
也是因为有了和崔清漪的第一单生意,才带动了不少本地的百姓和他们交易。
当然这不是他记住崔清漪且印象深刻的主要原因,真正让他惦记的也不是崔清漪这个人而是崔清漪的双面绣。
上次商队路过东平县,他商队里的人在崔清漪这里交换到了叫双面绣绣的绣品。
当时那人还将绣品拿给他看过,商队里许多人都对这技艺叹为观止。
但他们谁都没想到,这来自东方大国的刺绣技艺竟然会在自己的国家那样受欢迎。
那人带回去的两幅绣品原本是想要自己珍藏,最后被本国的一位伯爵高价买走,如今已经成了那位伯爵众多藏品中最有价值的。
被称为来自东方大国
菲利嗅到了这背后巨大的商机,他出发前就计划好了要和崔清漪做这门生意。
只是这趟来他虽然是商队的领头,但商队里还有不少其他势利的眼线,他们国家的情况和大晋大有不同,这一行人既是同盟也是竞争对手。
所以他也没敢大张旗鼓的去打听崔清漪的消息。
没想到这么巧的就遇上了,崔清漪正想些事情,被菲利拦住去路的时候猛地刹住脚步抬头去看,看清来人是菲利的时候差点没克制住说哈喽的惯性。
好在手反应比较快,及时堵住了想要闯祸的嘴巴。
“你好,漂酿的东方姑娘,你还记得我吗?”
菲利的官话在洋人商队里绝对是最最标准的,但这音调还是一如既往的奇怪。
除了买东西交易之外,崔清漪并不想和这些洋人有过多的接触,免得让县衙的探子将目光放在她身上。
虽然截至目前除了时不时巡逻的衙差,崔清漪并没瞧见有其他官府的人在集市溜达,但崔清漪确信,这街上肯定还有自己没注意到的人在监视着这里的一举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