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自家老娘风风火火的背影,乔一石内心感慨,‘这一嗓子来的真及时啊。’
崔家
因为旺财悄无声息的生产,三人牌局被打断。
崔清漪看着正努力生产的旺财,虽不至于害怕却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帮忙,她前世除了爱看修驴蹄子也没见过给狗接生的啊。
而且旺财平日里黏她黏的紧,怎么要生崽子了反倒悄无声息的,难道是看穿了她是个没用的主人的本质。
在场唯一算是有点经验的就是秦姑姑,她打眼一瞧就知道旺财生的有点难,出来这半拉崽子说实话有点大了。
但她在崔家住了这么久,知道这两个姑娘对旺财有多看重,年轻姑娘不经事她害怕自己说了再给崔清漪和蒟蒻吓着。
但是这给狗接生她也不会,而且她和这大狗不太熟,生产的母犬警惕性高怕是会攻击她,别以为她没看见大狗见她靠近悄悄呲牙了。
正当三人手足无措的时候,乔母来了。
因为贪嘴导致崽子太大差点难产的旺财在乔母的帮助下顺利生产,崔清漪蹲在一边看了半天,十分疑惑,“这么大肚子,就生两个啊?”
旺财有气无力的嗷呜一声,崔清漪摸摸鼻子,感觉自己好像被骂了。
乔母看着两个肥嘟嘟的崽子稀罕到不行,“哎呦,长得真好,就是可惜没一个颜色随旺财的。”
旺财通体都是黑色,但它生的这两只崽子却是灰扑扑的,估计是随了狗爹。
崔清漪嘟嘟嘴,觉得自家旺财可真没眼光,给孩子找爹也不知道找个俊美些的,灰色一点儿不好看。
但这话崔清漪可不敢说,她怕旺财记仇。
好在很早之前崔清漪和蒟蒻就给旺财准备了带崽的窝,将旺财和两只肥嘟嘟哼哼唧唧的小崽子安顿好,蒟蒻就忙着去熬小米粥了。
这是乔母安顿的,村里养牲畜,生了小崽都要给熬上一锅浓浓的小米粥补身体。
喂好了产妇,崔清漪和蒟蒻便直接开始张罗起晚饭来,大雨天的乔母专程来一趟还帮了这么大忙,崔清漪自然不好意思让人家就这么回去。
但乔母死活不愿意,“就是顺手的事,又不是帮了多大的忙,家里还有个冤家等着吃饭呢。”
乔一石不知道自己好端端的在老娘嘴里又成了冤家,他一直觉得自己还挺好养活的来着。
因为旺财崽子的出生,崔家顿时热闹了起来。
主要是巷子里的小孩子稀罕小崽 ,冒着大雨也要过来看上一眼,已经不少人问崔清漪能不能养旺财的崽,但崔清漪统统没答应就这么两个小崽子,她想着自家养的。
几天过去,两只灰扑扑的狗崽在旺财充足奶水的哺育下愈发肥嘟嘟,眼睛也睁开了。
第一次看到狗崽的眼睛,崔清漪就被惊艳到了。
灰蓝色的水汪汪的眸子像是蕴着星辰大海,一眼看去就觉得独特又有些神秘,像是远古血脉的觉醒。
崔清漪不嫌弃狗崽的毛色不好看了,她现在稀罕到不行。
旺财缓过了生产的虚弱过后就不肯好好待在窝里带孩子了,它经常将两只小崽叼着扔给崔清漪带,然后自己跑去随便哪个角落偷懒。
它带崽子的方式也很简单粗暴,崔清漪时常害怕它一口下去会将崽子的脖子咬断,后来又害怕它一个不小心将崽子扔在地上摔死。
为了两只小崽的小命着想,崔清漪只能担负起保姆的职责,开始了带崽的生活。
顺便开始正式筹备自己下一本话本来。
齐墨轩那里已经开始冒火星子了,范慧带着齐圆过来崔家做客,说起齐墨轩嘴角的口疮反反复复就想笑。
崔清漪觉得十分抱歉,她和齐墨轩就像那个喜欢拖稿的作者和催稿的编辑,她也是拖到实在拖不了了。
崔清漪让范慧带话给齐墨轩,她马上就开始写新书了。
范慧笑的开心,“我回去告诉他,他得乐死。”
不光齐墨轩乐坏了,就连七星书斋的赵掌柜也狠狠松了口气。主家那边已经来信催促好几次让他将南城先生的新书送过去,他急的感觉胡子都开始掉了。
赵掌柜远在东平县确实不太清楚主家那边具体的动向,事实上北商元和清风公子是好友,因此对这些作者需要时间去沉淀才能写出新话本子的习惯一清二楚,就像之前他是从来不会去催促清风公子的。
可那是之前,自从看了赵掌柜送来的青天记之后,北商元一颗心就陷在了里头。
北家的点金手是个做生意的奇才,却不怎么喜欢读书。
在书院读书的时候,北商元属于严重偏科的学生,他的算学是全书院第一,但诗词歌赋却常年垫底。
自打看了青天记北商元才终于醒悟,他哪是不爱读书,那是他以前读的书都不合适。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看了就叫人想睡觉,哪像这本青天记勘察探案,抽丝剥茧环环入扣,引人入胜,太对他胃口了。
可青天记就只有上中下三部,他很快就看完了所有的内容,现在对南城先生的新书也是日盼夜盼。
等到实在等不住,北商元便一个月好几封信催促。
等着得了准信,赵掌柜忙写了封信快马加鞭让人送去了清河城。
崔清漪怀里抱着一只肉乎乎的狗崽,一手握着笔。
鉴于青天记的成功,南城先生的写作基调基本已经定下,崔清漪打算接下来将前世最著名的洗冤录搬上来。
那部剧在电视台播放的时候崔清漪的年纪还很小,但可能正是因为年纪小剧中有很多情节给崔清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长大工作后她又将那部剧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
所以即使是在陌生的朝代过了二十年,崔清漪还是能清晰的回想起剧中的情节。
这种历史经典著作,崔清漪也不打算费劲给改了名,洗冤集录四个大字便直接落在了新书的封面。
之前是一直忙乱导致不能静下心来动笔,可一旦拿起了笔 ,崔清漪便全神贯注在面前的工作里,就连蒟蒻什么时候来将狗崽带走也没发现。
写这本书对崔清漪来讲更像是将记忆中的东西默写上来,脑子里记忆清晰,所以全程几乎没有卡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