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顿女掌柜继续说道:“若不是我家只有一个皮猴子,我都心动了。”
双面绣,整个大晋都没听说过的东西出现在了她们东平县,从崔氏女学出去的孩子将来必定都有大造化。
等着将事情谈妥,两人将绣品放下回了家。
家里还有一摊子事儿等着。
若是要办专门的女学,即使崔清漪没想搞多大规模,但现在她们的院子也是完全不够的。
这就需要重新再找个地方,弄成学堂的模样。
闲散了大半年,突然忙起来崔清漪还有些不习惯,好在跑了三四次女学的位置就确定了下来。
牙人兴高采烈,没想到一开门就有生意上门,“那处院子就在咱们东平县的衙后巷,大门推开就是县衙后门,每日里都有三班衙役巡逻,安全得很。
姑娘既说是找了来做学堂的,里面又都是姑娘家,那这地方再合适不过。
您租下这里我还能和相熟的衙役说一声今后多往那边有几趟。”
牙人说的真心实意,崔清漪也疯狂心动。
这地方简直就是为崔家的女学量身打造的。
经过李苗的宣传,崔家要办专门教人学刺绣的女学这件事在槐花巷引起了轩然大波。
换作几个月以前,众人肯定嗤之以鼻,觉得崔家的人可真会哗众取宠,仗着自己会绣几朵花尾巴要上天。
可这会儿没人说这个话。
没看到李家的李苗竟然都能绣帕子赚铜板了,有那羡慕的已经在盘算着送自家孩子去崔氏的女学里学习。
崔家女学挂牌的那天,十副双面绣一字摆开,上面都挂了红绸。
鞭炮响了一轮过后,崔清漪和蒟蒻一人一边揭了红绸。
真正的刺绣对东平县的普通百姓来说还是个新鲜东西,普通人家会得无外乎绣上一片叶子,几朵小花。
可她们现在看到了什么,那布上的大黑狗怎么跟活了似的,还有那个迎春花是不是在随风轻摆。
齐圆和李苗作为崔氏女学如今唯二的学生,很积极的向看热闹的人群介绍师傅的女学。
“我师傅很厉害,那些就是她的作品。你们可以去看看。若是家里有小女娘想要学习的,都可以送来我们学堂。”
齐墨轩和范慧夫妻两个站在一边,看着现在格外自信开朗的长女乐开了花。
过年时候小圆送了齐墨轩一个亲手绣的荷包,送了范慧一张亲手绣的绣帕,虽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技艺也无法和她们的师傅相比,但夫妻俩都欢喜的不得了,仿佛泡在了蜜罐子里。
李嫂子同样一脸自豪的看着自己的闺女,一旁的李老太太也慢慢露出了笑来。
她是赞同送李苗去学什么刺绣的,但一年十两银子还是让她肉痛到不行。
若不是儿媳妇坚持她是绝不会同意的,毕竟就算不学什么刺绣女孩子也不愁嫁人。
可现在看着人群里的孙女,李老太太突然就觉得这银子花的似乎还挺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