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01章 祖训废,太监出笼!
第(2/2)页

他自己……当年打天下时,不也用过无数非常手段?只是,这种对“家奴”的依赖,终究像饮鸩止渴,让他本能地感到不安。

天幕似乎洞悉了洪武君臣的困惑与挣扎,金色的字迹继续流淌,清晰地勾勒出正统初年那看似牢不可破的权力架构:

【正统朝初,朝局四柱擎天:

一曰内阁: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执掌机要,统摄朝政大略,定国之策出于其手;

二曰六部:掌天下庶务,钱粮、刑名、礼仪、工造、兵马、吏治,运转如常,维系帝国命脉;

三曰勋贵: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定国公徐景昌等勋臣宿将,分掌京营及四方重镇兵权,虎符在握,军威赫赫;

四曰内廷:司礼监掌印、秉笔太监分掌批红、用印之权,监控内外奏章流转,乃皇权最后之阀门。】

【更有太皇太后张氏,深居宫中,威望隆盛。其存在,足以震慑内廷宦官野心,阻绝内外勾结之途】

【幼帝朱祁镇,于杨士奇、杨荣、杨溥,英国公张辅,礼部尚书胡濙等宿儒重臣教导下,习帝王之道,学治国之术】

天幕最后总结道:

【此四柱撑天,辅以张氏镇宫,幼主潜心向学。正统六年,北京奉天殿重建告成,帝于斯殿正式亲政。若循此制,大明纵难复洪武、永乐之赫赫武功,然守成仁、宣之治,使天下安泰,黎庶康宁,亦非难事】

一幅堪称完美的权力制衡与幼主培养蓝图,在天幕上徐徐展开。

勋贵们看到兵权仍在“自己人”手中,纷纷暗自点头;

文臣们见内阁、六部地位稳固,且幼帝得名师教导,亦觉未来可期。

就连朱元璋紧锁的眉头,在看到“四柱撑天”、“勋贵掌兵”、“幼帝向学”这些字眼时,也不由自主地微微舒展。

这安排,似乎……确实兼顾了各方,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皇权的平稳过渡和国家的正常运转?

尤其是看到自己亲选的孙媳妇张氏,依旧如同定海神针般坐镇后宫,压制着内廷可能的歪风邪气,朱元璋心中甚至涌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

“妙!”朱元璋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发出“砰”的一声闷响,脸上竟难得地露出一丝激赏之色,“分权制衡,内外相维,文武相济,更有贤后镇宫!这布局,深得制衡之精髓!好!好一个‘四柱擎天’!”

他似乎暂时忘却了太监分权带来的不快,完全沉浸在这套精密设计的权力架构带来的安全感中。

然而,就在他捻着胡须,嘴角那抹激赏的笑意尚未完全展开的瞬间——

一股毫无征兆、却无比强烈的寒意,如同数九寒冬里最凛冽的冰锥,猛地从他心口最深处窜起!瞬间刺透四肢百骸!

“福无双至……”朱元璋脸上的笑容骤然僵住,如同戴上了一副冰冷的面具。他捻着胡须的手指猛地顿住,指尖传来一丝细微却清晰的刺痛——竟是不知不觉间用力过猛,捻断了一根坚硬的花白胡须!

那四个字如同魔咒,在他脑海中轰然炸响:祸不单行!

这蓝图太完美了!完美得像一个精心搭建、环环相扣的琉璃塔。内阁、六部、勋贵、内廷、太皇太后、幼帝……每一个环节都看似稳固,彼此制衡。

可正是这种完美的平衡,让经历过无数腥风血雨、深知人性险恶的朱元璋,嗅到了其中潜藏的巨大危机!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裂痕,任何一个节点的人心起了贪念,或者……那个被寄予厚望、在众星捧月中长大的幼主,本身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这看似坚不可摧的四柱擎天,会不会在顷刻间……轰然倒塌?

他猛地抬起头,死死盯住天幕,目光仿佛要穿透那金色的文字,看到那个名叫朱祁镇的正统皇帝亲政后的未来。

一种不祥的、冰冷的预感,如同毒蛇般缠绕上他的心脏,越收越紧。这完美蓝图之下,等待着他大明江山的,究竟是延续的治世……还是一场足以倾覆国本的滔天大祸?

--

今天只有这些了。

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都在看:惊!这医生竟然苟成了全国首富!嫁给前夫小叔后,我被撩疯了世界乱序,上下城的混战异闻诡案组无双狂婿妖怪茶话会官道雄才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就职供销社,我在60年代搞代购灵探楚枫苏柔玄幻:拍卖鸿蒙紫气,黑暗至尊疯狂!进厂后,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真爱神明狂戏深山老猎如意小农民穿成富二代,为爱参军后我屡立战功四合院:淮茹笑夫,谢不嫁之恩山村傻医:开局被寡妇偷看洗澡穿书年代小可怜,奋斗逆袭不炮灰穿到荒年,啃啥树皮我带全家吃肉天道之女怎么会有这种先天圣体啊天门神医以UT的形式通关原神万界征战之召唤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