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多跟孩子说说话,别管他听不听得懂。”
“还有,多带他看看外面的东西,花啊,草啊,天上的鸟啊……”
“最要紧的,是他做对了,就得夸他,让他高兴。”
这些话,在二十一世纪,是再普通不过的常识。
可在这个时代,在这个闭塞的小山村里,却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妇人们听得一愣一愣的,感觉比听村长开会还认真。
陈诚的“育儿经”,就这么不胫而走。
他在村里,莫名其妙地,就多了一个“孩子王”的名头。
连带着,村民们看他的眼光,都变了。
不再是同情和可怜,而是多了一丝……敬佩。
好消息,接踵而至。
这天傍晚,陈诚刚从地里回来,就听到院子里的羊圈里,传来了一阵阵急促的“咩咩”声。
他心里一动,赶紧跑了过去。
只见那只他买回来的母羊,已经躺在了干草上。
它的身旁,站着两只毛茸茸的、湿漉漉的、正颤巍巍地学着站立的小家伙!
生了!
母羊顺利地产下了两只小羊羔!
陈诚看着那两个活泼的小生命,心里涌起一阵巨大的喜悦。
这是希望!
是他们这个家,越来越好的证明!
他赶紧找来干净的布,给小羊羔擦干身体,又给母羊准备了加了盐的温水和最好的草料。
郭晓莹也抱着念安,站在羊圈外,看着这温馨的一幕,脸上满是笑容。
夜里。
一家三口,加上新添的五只羊,还有院子里那群咯咯哒的鸡鸭。
小小的茅屋,前所未有的热闹和充满生机。
陈诚站在院子里,抽着自己卷的旱烟。
他看着眼前这一切。
后山那片地里,反季节的蔬菜,已经结出了青涩的果实。
院子里的鸡鸭,每天都能捡到一捧鸡蛋鸭蛋。
羊圈里,羊群的数量,从一只,变成了五只。
他脑子里,一个模糊的念头,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养殖。
种植。
这两样,可以结合起来。
鸡鸭和羊的粪便,是最好的农家肥,可以让地里的蔬菜长得更好。
地里收的玉米和剩下的菜叶,又可以拿来喂鸡鸭和羊,节省一大笔饲料钱。
这是一个循环!
一个可以让他这个小家,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富裕的循环!
他想得入了神,连手里的烟烧到了尽头,烫了手,都未曾发觉。
他那颗在省城算计人心的脑子,此刻,正飞速地,为这个家,规划着一个崭新的、充满希望的蓝图。
他需要更多的地。
也需要更多的本钱。
钱……
这个字,又一次,像座大山,压在了他的心头。
光靠地里这点产出,和卖鸡蛋的几个零钱,想把规模扩大,太慢了。
他等不及。
他自己的身体,等不及。
他必须找到一条,能更快来钱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