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前厅。
王阳明一坐下,喝了一口热茶后,就询问起来,“你们这里的水泥,也未备好吗?”
“大人,下官是照着制作了一些,但是这功效……,诶,一堆烂稀泥,真的能挡得住那滔滔洪水?下官的意思,还是要多花点钱,搞上好的石材和土料来建造堤坝。”
左布政使张大人的意思,跟苏州府知府的想法一样。
就是不相信那水泥。
一堆学生捣鼓出来的玩意。
如果真的有效,华夏几千年抗洪斗争,怎么就没见人用过?
上面写的材料那都是很普通的!
别说大明现在的工艺能做出来。
扔到上古时期,也能制作出来。
防洪抗洪,还得是按老办法来!
要用料,就得用好料!
咱大明现在又不是没钱。
王阳明并没有争论,而是提议,“大人的顾虑,本官深知,正好明日我们去一趟苏州府,我已命那几个学生在苏州府衙后院砌了一道水泥墙出来,这几日可都是大太阳,日头非常好,正适合检验这水泥,——到底是真有用,还是假有用。”
“下官明白。”
“决堤的口子,现在情况如何?”
“巡抚大人,口子目前是用砂石和大铁打底堵住了,不过也只是暂时的,工部的几位大人们都说了,要想彻底合拢决口,那就要抓紧修缮河堤和重筑防洪坝。”
张大人继续,说,“他们几位的意思,也是用以前的老法子,材料都是现成的,哪怕是缺的,也都在路上,都是上等好料,价格都不便宜,都是从各地运来的大料重石,——坚硬无比。”
“这些可都比那水泥所用的材料,要贵上很多很多。”
张大人这话里,还有一层意思:
——这水泥成本太便宜了!
这能防洪?
必然不可能!
自古防洪全看朝廷的钱财和人力。
有钱就有好料子,有人就能兴土木。
“呵呵,张大人不急,明日你且随本官同去,到时你也就知道那水泥是真材实料,还是虚有其表了。”
几位大人,一听巡抚大人都这么说了。
也不再多言。
只是大家心中,也不禁犯起了嘀咕。
这水泥当真有奇效不成?
连续一整天,王阳明都在决堤口巡视。
水位是越来越高了。
这泄洪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不然一旦水位到了危险的位置,一些原本堵上的缺口,可就会顷刻溃散!
为了防止目前的成果被一夕之间摧毁,避免出现功亏一篑的情况。
王阳明不再犹豫!
当机立断!
——泄洪。
在确定了五次昆山地区,已经没有任何一个老百姓后。
王阳明这才跟工部的几位大人们商议,打算用沟渠引导的方式,分批次逐渐泄洪。
第二天一到。
——泄洪开始!
王阳明还是放心不下,所以亲自就领着兵丁衙役,还有诸位大人们,来到了昆山地区的高处。
他还是很担心会有百姓逗留或者返回!
乡土是每个华夏人的魂,
也是老中人的画地为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