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粮食你们拿去,给我换回两千四百块瓦片 。如果你们有办法能用更少的粮食换到两千四百块瓦片,那剩下的红薯土豆就归你们 。
好了,把这些红薯和土豆装在两个板车上面 。”赵国强有条不紊地安排着 。
“老板放心吧,保证给你换回两千四百块瓦片回来 。”
现在有钱都难买到粮食,要是用钱去买瓦片,那可太难了,不知道得排多久的队才能买到 。
但用粮食换就不一样了 。
周铁柱他们兴高采烈地跟赵国强解释着原因,随后便高高兴兴地拉着两辆板车离开了 。
赵国强等周铁柱、刘二壮四个人走后,关好院门,骑上自行车前往汽车站,准备去接大姑父、表哥还有大伯父来家里 。
来到客车站,他在站外耐心等待着 。
大约过了十五分钟,客车缓缓进站了 。
周明在车内一直好奇地向外张望,所以早早便看到了赵国强 。
他赶忙向赵国强摆摆手 。待客车进站稳稳停下后,他便带着父亲,还有赵国强的大伯父,三个人快速走出了车站 。
“大伯、大姑父、表哥,我叫个黄包车,把你们拉过去 。”赵国强热情地说道 。
黄包车传入东北的时间非常早 。
早在一九一二年,东北的很多小县城就已经出现了这种人力黄包车 。
不过到了现在,以前由人奔跑拉行的黄包车,已经变成了脚踏式的三轮车 。
这种三轮车不仅更省力,速度也更快 。
车站门口就停着几辆等待拉客的三轮车 。
赵国强抬手招了一辆,跟车夫谈好价格,一块钱从车站拉到他新买的房子那里 。
三个人提起自己的工具包,放在车上 。
随后,赵国强的大伯和大姑父两人上了车坐下 。表哥周明则坐在赵国强自行车的后座上 。
赵国强骑着自行车在前面带路,一路上,他的心情格外舒畅,脚下的踏板也踩得愈发轻快 。
很快,他们便来到了县城西街一百零八号 。
等到人力三轮车停下,赵国强付了一块钱 。
三人下了车,大伯赵铁林抬头看着面前的这套房子,开口问道:“国强,就是里面这栋房子吗?看着还不错啊 。”
“大姑父,大伯,就是这栋房子 。就是大门有点破旧了,我想让您来帮忙把这大门换掉,换个新的看着也喜庆一点 。
另外,门窗那些该换的也都换一换 。”赵国强解释道 。
“行,这门确实是太旧了 。”大姑父应和着,赵国强上前打开大门,带着众人走进院子参观这栋房子 。
一进院子,便能感受到这栋房子的宽敞,后院更是足够大 。
整栋房子青砖灰瓦,透着一股庄重古朴的气息,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
“大伯,这房顶上的瓦片,我准备把不好的都换掉 。
我已经让人去买瓦片了,两千四百块瓦片够不够啊 ?”赵国强询问道 。
赵铁林仔细打量了几间房子,说道:“两千四百块瓦片肯定够了 。这上面很多瓦都还是好的,还能继续用,估计用不了两千四百块瓦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