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点轻骑三千,随我出城接应!”马岱抓起长枪,大步流星走下城楼。
戈壁滩上,将员将领正率领残部且战且退。左面那人面如重枣,手持狼牙烽火棒,正是秦明;右侧黑脸大汉尉迟恭沉默寡言,所率部卒虽少却阵型严整,每次弯弓必有一名羌骑落马。
“兄长,前面就是敦煌了!”秦明大喝一声,“再坚持片刻!”
尉迟恭沉声道:“我军已疲,追兵却越聚越多。”
当他射完最后一支箭,苦笑道:“早知今日,该多带些箭矢”
就在此时,敦煌城门大开,马岱率精骑杀出。羌族追兵见状,吹响号角缓缓退去。
马岱勒马停在二人面前,目光锐利地打量着他们:“两位是”
“末将秦明,现任敦煌戍边军候。”
“尉迟恭,斥候屯长。”
马岱眼中闪过惊讶——这二人气度不凡,绝非寻常军官。他突然想起天子密旨,顿时恍然大悟:“两位壮士请随我入城,有要事相商!”
当夜,马岱在军帐中向二人展示了刘协的密旨。烛光下,尉迟恭等人面面相觑,难掩震惊。
“天子怎会知道我等微末之人?”秦明忍不住问。
马岱摇头:“陛下常有识人之明,两位既蒙圣眷,必有大才。”他起身,郑重抱拳,“马岱不才,愿与二位共保西陲!”
尉迟恭肃然还礼:“愿效死力!”
十日后,敦煌捷报传至长安。尉迟恭等二人率奇兵夜袭羌族大营,斩首数千,迫退联军。刘协在朝堂上放声大笑:“天助朕也!”
贾诩趁机进言:“陛下,西北暂安,可专心准备北伐了。”
刘协点头,目光扫过殿中文武:“传旨:加封马岱为护羌校尉,秦明为骁骑将军,尉迟恭为鹰扬郎将。另,命诸葛亮即刻入宫见朕。”
当年轻的诸葛亮匆匆赶到时,刘协正在地图前沉思。听到脚步声,他头也不回地问:“孔明,若朕今春北伐,你以为如何?”
诸葛亮略一思索:“陛下,袁绍虽强,但其内部不和。若能离间审配、逢纪与沮授,可事半功倍。”
刘协转身,眼中满是赞赏:“正合朕意。朕已派细作潜入邺城。”他忽然压低声音,“孔明,朕还有一事相托——黄月英精通机关之术,朕欲设军器监,由你夫妇共同执掌,为北伐研制新式器械。”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深深一揖:“陛下,臣学业未成…”
刘协挥挥手示意道:“无妨,先挂职,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嘛,两不误!”
……
诸葛亮随即拱手一拜:“臣,领命!”
走出未央宫时,诸葛亮抬头望向北方天空。乌云密布,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他轻声自语:“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三月的关中平原,麦浪翻滚如金海。刘协与贾诩微服走在田间,看着农人们忙碌的身影。
“陛下您看,”老农捧起一筐地瓜,皱纹里都漾着笑,“这亩产足足二十多石!”
刘协蹲下身,亲手挖出一个沾着泥土的土豆:“文和,记得三年前我们饿着肚子打李傕的时候吗?”
贾诩抚须轻笑:“那时谁能想到,陛下从上天借来的这些‘土疙瘩’,如今救活了大半个天下的百姓。”
远处传来孩童的嬉闹声。几个总角小儿举着新编的草龙,唱着新编的歌谣:“汉家天子种金瓜,饿鬼变成胖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