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音乐会》首期录制前夜。
苏哲没有去专业的录音棚,也没有找顶级的编曲团队。
他就坐在家里的地毯上,抱着吉他面前的平板电脑上列着几十首节目组给出的备选经典曲目。
他一首一首地弹着前奏,却始终皱着眉找不到感觉。
这时穿着小熊睡衣的苏恩又,抱着她的布娃娃凑了过来好奇地看着屏幕。
“爸爸你在听什么呀?”
“在选一首老爷爷老奶奶听的歌。”苏哲随口答道。
他索性把选择权交给了女儿,用一种开玩笑的语气问:“恩又,你来帮爸爸选一首好不好?你觉得哪首歌的名字听起来最好吃?”
苏恩又的小脑袋凑了过去小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
她不认识几个字,只是觉得那些方块块很有趣。
忽然她的手指停在了一首歌上——《月光下的凤尾竹》。
“爸爸,这个!”她指着那个“竹”字,奶声奶气地说,“竹子是熊猫吃的!我喜欢熊猫!”
这个童言无忌的理由让苏哲哑然失笑。
但下一秒一道灵感的电光却猛地在他脑海中炸开!
《月光下的凤尾竹》。
一首经典的葫芦丝名曲,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旋律优美,却也因为年代久远渐渐淡出了年轻人的视野。
而“熊猫”……
这个词像一把钥匙瞬间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他想到了华夏的水墨画,想到了黑与白的极简意境想到了竹林的静谧与禅意……
对了!就是这个!
他要做的不是简单的改编,而是用音乐画一幅画!
节目首播当晚。
苏哲是第三个登场的。
他没有带庞大的乐队,只有他一个人,一把吉他,静静地坐在舞台中央。
当所有人都以为他要弹唱时,他却放下了吉他从旁边拿起了一支最普通的竹制的口风琴。
前奏响起。
那不再是原曲中悠扬的葫芦丝,而是一种更加空灵寂寥的如同山谷里风吹过竹林的声音。
仅仅三个音符就将现场所有观众,瞬间带入了一片水墨丹青的静谧世界。
紧接着苏哲开口了。
他的嗓音没有用任何华丽的技巧,只是像在月光下轻声地讲一个故事。他将原曲的歌词进行了诗意的重构,每一句都像一笔淡墨,勾勒出月色、竹影、还有那份等待与思念。
间奏部分他再次拿起了吉他。
这一次他用的不是弹奏,而是拍、敲、刮等方式,完全模拟出了打击乐的节奏感,时而如同雨打芭蕉时而如同山雀啼鸣。
一曲终了。
全场寂静了足足十秒钟。
随后雷鸣般的掌声轰然炸响!
观众们疯了他们从未听过这样的现场,这已经不是一首歌了,这是一场行为艺术,是一次声音的实验,是一首立体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