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74章 李二此人,有些急躁了!
第(2/2)页

陈迎新说得平静,语气却冷得像冰。

无论大唐还是西突厥,在他眼里仿佛都是棋子,而他,就是那执棋之人。

这感觉……令人心悸!

“行了,回去禀告李二便是。”

“切记,此乃权宜之计,速速培养官吏,两年内务必全盘接手西突厥事务。”

房玄龄从沉思中回神,颔首应道:

“自当如此。”

“只是这二年之期,下官以为……是否仓促了些?”

“陛下虽广开科举,官吏有所增补,然见效尚微啊。”玄龄轻叹一声。

“究其根本,是大唐人口太稀。”

李世民闻言接道:

“不错,如今全国人口尚不足三千万。”

“疆土日拓,官吏缺口难填。”

“移民实边,亦非良策。”

“纵使举国百姓尽迁西突厥,那广袤之地也耕种不尽。”

“卿可有良方?”

问罢,李世民目光灼灼,紧盯着陈迎新,满怀期待。遇难则询陈迎新,已成他习惯。这人口难题,始终令他如鲠在喉。

近年虽粮丰物阜,民生稍安,人口略有增长,却如蜗行牛步。去岁光景大好,新生婴孩亦不足二百万。以此推算,十年之后,人丁依旧匮乏。况幼童长成,又需十年光阴!实乃心腹大患!

陈迎新啜了口茶,神态悠然:

“此事易解。”

“将那束缚人丁的枷锁解开即可。”

“枷锁?何谓枷锁?”李世民追问。

“废了那同姓不得婚配的律令。”

此乃前朝遗制,自西晋始,直至明清方除。古来人丁本稀,复加此等桎梏,人口焉能繁盛?更可叹者,此律往往只束平民。世家大族同姓联姻,向来寻常,只要非同宗近支,谁人理会?

去岁风调雨顺,年景上佳,新生之数尚不足二百万,此律难辞其咎!

“万万不可!”房玄龄急声反对。

“世家大族同姓结亲,因有族谱可循,尚可斟酌。民间百姓,族谱稀薄,大姓之间,血脉多有勾连。若开此禁,必致残缺孩儿降生!”房玄龄所言在理,陈迎新亦曾思量。此忧不无道理。律令一开,畸形儿降生之事,确难避免。然放眼全局,利终大于弊。

大唐疆域近年剧增,百业勃兴。越路修通后,不及半载,南北人流已然涌动。不出两年,以姓氏聚族的格局必趋瓦解。假以时日,畸形儿之患自当锐减。前明废此制时,人口不过五千万,尚不及大唐两倍,亦未生大乱。至明中期,人口已近两亿!此乃何等可观之数?故同姓禁婚之令,势在必废。

李世民心思却与房玄龄迥异。他深觉陈迎新之策可行,且刻不容缓!若不废此律,依今日之速,恐他百年之后,人口亦难充盈!大唐大姓何其多?众多同姓者不得婚配,岂非尽有血缘?世家同姓联姻,他早知晓。数十年来此事不绝,亦未见有畸形儿降世。

李世民颔首道:

“此议,我会转呈陛下。”

“依某之见,这同姓不婚之律,确该废止。”

房玄龄闻陛下此言,心中暗叹。此二人所思,如出一辙!俱是雷厉风行,不计后果之辈!若任其携手,顺时或可披靡,若遇逆挫,必致头破血流。身为天子,当思虑周详,行事稳妥。房玄龄打定主意,回朝后定要寻魏征等人共议,务必规劝陛下。否则,恐不久陛下便如脱缰烈马,一发难收。

陈迎新自不知二人真实身份,续言道:

“其二,关乎宗教。”

“尤以佛门为甚!”

房玄龄闻“佛门”二字,眉头紧锁。李世民亦是一怔。二人皆惑然望向陈迎新。

佛门有何不妥?陈迎新不是向来修佛吗?

怎忽地要对佛门发难?

李世民倒不甚惊异,他本就不信陈迎新真信佛。最是困惑的,当属房玄龄。

他当初可是被陈迎新一番佛理说得心服口服!

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无下章
都在看:嫁给穷光蛋的姐姐成了豪门阔太银河火花弱?我反手超级融合!诛仙:我焚寂剑主,剑道无双大夏镇夜司彩礼千万,任他嚣张跋扈我也爱!妙厨斗罗:点评比比东,历代最差教皇乘风御雾,我执管天象大权神印王座:神雷临身,麒麟降世!意外闪婚!霍爷的小娇妻是马甲大佬偏宠:总裁的怪力少女带着空间穿年代,科研大佬有点甜穿到七零,我成了全大院最靓的崽穿书七零:带着空间发家致富重生2010:我垄断了全球经济开局起死回生,你说你是实习医生?空间恶雌会疗愈,五个兽夫拿命宠踏神墟九渊剑主看到凶案闪回,我成了警局团宠重生78,打猎喂饱全家,三枪打跑仇家让你卖黄菊,你讲秋天的怀念?毒士帝婿,朱元璋你别怂全职高手之重生叶秋,弟妹苏沐橙男女仆的人设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