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上的各类商品让林舟感到困惑,说好的物资紧缺呢,怎么摆摊还这么多?自己带来的这点螃蟹还能卖出去吗?
实际上不怪他判断失误。这个公社是周边二十多里的中心交易点,周围的村子都有人来赶集,自然就显得热闹了。
至于人多,其实也就三十来个人。每个摊位又相隔甚远,这才显得集市规模很大。
逛到供销社门前时,发现供销社早就开门营业了。大门右侧支着一个肉摊,案板上摆着一扇猪肉,屠夫手脚麻利的分解着。
林舟犹豫了一下,还是没忍住,上前打听价格。
“五毛一斤。”屠夫连头都没抬,直接回道。
林舟闻言不由感叹起来,真便宜,可惜他现在兜里没钱,等他以后宽裕了肯定会买。
不过他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个年代买任何东西都得用票。买肉要肉票,买粮要粮票,扯布要布票,样样都离不开票。
“谢谢。”林舟随口道谢后转身走了。
分肉的屠夫顿了一下,在这乡下这种地方,基本上很少有人会说道谢的话。
但他也没往心里去,继续割着案板上的猪肉。
林舟在集市上逛了一会儿,终于发现一个卖陶锅的摊位,摊位上有水缸,还有大小不一的陶锅。
摊主是个四十左右的中年汉子,身上穿着洗得发白的劳动布。
“大叔,这个砂锅什么价钱?”他指着个直径约二十公分的砂锅询问。
“一块五。”摊主头也不抬,回答得干脆利落。
林舟在心里盘算着:这价钱还真不贵,如果搁后世,这种手工砂锅起码得几十块。
“陶碗呢?”他又指了指像大海碗似的陶碗询问。
“一毛三。”摊主依旧惜字如金。
林舟灵机一动,从竹篮里掏出一个螃蟹,询问道:“大叔,我可以用螃蟹和你换吗?”
摊主轻皱眉头,在农村,螃蟹算不上正经荤菜,可眼下闹旱灾,连鱼都难捕到,螃蟹反倒成了稀罕物。
见摊主犹豫不决,林舟心里着急,也又不好催促。
摊主想到家里孩子许久没沾荤腥了,螃蟹起码能解解馋,终于松口道:“好吧,你有多少?给你按五分钱一斤算!”
“多、多少?”林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么低?”
他怀疑自己听错了,忍不住又确认了一遍。
摊主闻言,脸色一沉:“五分钱一斤!咋的?嫌我给的价低了?你也不打听打听,我吴老二在这片儿做生意啥时候坑过人?”
“大叔你误会了,我是头回来,不懂行情。”见对方动怒,林舟急忙赔着笑脸解释。
吴老二见他态度诚恳,火气才消了几分:“你小子是不是因为猪肉卖五毛,就觉得螃蟹也该不能低于这个价格?”
“是的。”林舟老实承认。
“螃蟹能跟肉比吗?眼下鲜鱼才卖四毛一斤,螃蟹如果不是赶上饥荒年景,白送都没人要!”
吴老二掂着篮子直摇头,“早年间这都是剁碎了喂猪的玩意儿,除去壳才剩几两肉啊?”
这话让林舟恍然大悟,自己又拿后世的物价来衡量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了。
想到此,他连忙鞠躬:“大叔,是我没见识,你多包涵,要不你给过个秤?”
见林舟态度诚恳,吴老二摆摆手没再计较。
接过沉甸甸的竹篮时,他眉毛一挑:“嗬!分量不轻啊,得有二十多斤吧?”
“估摸着差不多。”林舟含糊应着,其实心里也没谱。
“去篮子29斤8两!”吴老二拿秤称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