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他的学习能力还有知识储备是完全足够的,否则的话,也不会考上燕京大学不是?
虽然他是重生回来的,但这具身体原本就是他的,他自然继承了一切,包括这些知识储备。另外就是,除了这些知识储备之外,他如今的记忆力也很好,或者说是相当的好。
值得一提的是,
前世的他在高考落榜之后,始终都对这件事耿耿于怀,所以他就养成了一个习惯。
那就是每年的高考结束后,他都会去搜集当年的各科高考试题,然后关上门,全力以赴去做这些试卷。
不为别的,他就是想试试……
他要试试,以他的能力,到底能考多少分?能不能考上大学?
刚开始那几年,他还信心满满,斗志昂扬,因为每次他都‘考’的不错,不说是一流水平,但考上学习肯定没问题。
可是后来就渐渐不行了……
因为随着国家大政方针的改变,教育也在变化,高考也在变化。
要考的科目多了,题目难了……
刘青山‘考’的分就越来越少,几次打击之下,他就把这个习惯给停了。
也就是说,
1979年的高考试卷刘青山是做过的,他不但做过,还能回想起试题内容,那又何必回学校上学?
凭借记忆,他抽个时间把那些题目都做一遍,不就行了?!
这两个月来,
刘青山家可谓是宾客盈门,这些人来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带一些礼物,有些是吃的,有些是喝的,更多的还是用的。
比如文房四宝。
刘青山现在是文人,大作家,送这些东西肯定没错。
除了这些之外,就是报纸、杂志了。
来客们每个人都会拿一些报刊杂志,这些报刊杂志上无一例外都会刊登着刘青山的作品,等他们一走,王凤仪就会拿着那些报刊问:青山,这上面都写的啥?是不是全都在夸你?
于是,
刘青山就会挑一些简单的给她讲讲。
讲啊讲,刘青山现在是真不想讲了……
“青松,你给咱妈讲吧。”
“额?”
刘青松有些不情愿,刘青山就道:“这学你是必须要上的,哪怕你心里再不情愿,至少也要上到高中毕业才行。你才十来岁不上学弄啥?”
“额可以去猪场帮忙,也可以每天去县城拉骨头,这些额都能干。”
这话说的刘茂财、王凤仪都是微微点头。
显然,他们也认为刘青松不上学也没啥,反正家里现在这么多活需要人干,在家里帮忙也行。
可这样真的行吗?
行个蛋!
没文化,真可怕。
这话不是一个梗,也不是一个笑话,而是一个真理,一个事实。
不过刘青山也不怪父母的短视,这是这个年代乡下人的普遍认知,过往的种种告诉他们,上学的用处好像也没有那么大,还不如少耽误几年,多干几年活哩。
那样还能多挣几个钱!
可他们想不到的是,时代变革即将来临,自此以后这个国家日新月异!!
过往的那些认知,马上就要被淘汰。
至少在千禧年之前,知识都是无价之宝,一个上过大学的人都是宝贝疙瘩,无论到哪里都是抢手货!
刘青山脸色一肃,沉声道:“家里活用不着你一个半大孩子干,这些也不是你需要操心的事情,你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上学,去接受新知识,去了解这个世界。”
“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窝在咱们这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难道你不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想去燕京看升国旗?不想去长城看看祖国大好河山?”
“难道你不想坐飞机?不想开小汽车?”
“青松,这个世界很大也很精彩,如果不去看看那就太可惜了!”
“就凭你在咱家猪场帮忙干活,别说一辈子了,就是十辈子,你也走不出去……”
刘青松怔在那里,脸色变幻不定,好半晌都不说话。
看着他这样,
刘青山突然来了想法,他站起身朝外走去,“爸,妈,我去我爷家一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