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朱厚照整编完军队,准备率领大军出征之际,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里,气氛却异常凝重。
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年轻人,正焦虑地在宽敞的大厅中踱步,从他的步伐不难看出此时他有些慌乱不安。
而在他身旁,站着几位身着鲜艳红袍的大臣,他们面色凝重,沉默不语,只是默默地注视着这位年轻人。
站在最前方的那位大臣,显然是这群人的首领,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年轻人的焦躁情绪,于是迈步上前,轻声说道:“世子殿下,请您稍安勿躁。”
“那昏君此次秋季狩猎,仅仅带了区区几千人而已,而我们这次调动的清君侧之军,可是多达两万多人!”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不仅如此,连杨公公都亲自出马了,以他的实力和手段,必定能够马到成功。”
说到这里,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似乎对这场行动充满了信心,“至于那些效忠于昏君的军队,也已经被我们派兵严密地包围起来了,他们绝对没有机会出手相助。”
他好似胜券在握般说道:“而且,这皇城的五城兵马司以及近卫,都已经被我们所掌控,这无异于断了昏君的后路。”
他再次看向年轻人,语重心长地说:“所以,殿下您只需在此耐心等待即可。”
“等待我们扫除昏君的余孽,到那时,我等必定会全力辅佐殿下,助您登上那至高无上的宝座。”
这位年轻的殿下并非他人,他可是兴献王世子!
或许有人对这个名号并不熟悉,但若是提起他未来的名号,那绝对是如雷贯耳。
没错,他便是原本时间线中,在朱厚照驾崩之后,继承其皇位,被尊称为嘉靖皇帝的朱厚熜。
而这位嘉靖皇帝,更是以数十年不上朝而闻名于世,堪称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然而,此时此刻的朱厚熜尚未成为那个老谋深算的嘉靖皇帝。
此时的他,城府尚浅,面对眼前的局势,显得有些焦躁不安。
只见他在房间里不停地踱来踱去。
尽管那些大臣们一再向朱厚熜保证此次行动必定成功,但他心里却很清楚,造反这种事情,又有谁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呢?
毕竟,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造反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且,一旦造反失败,所有参与者都将面临死无葬身之地的惨状。
所以,尽管大臣们不断地宽慰他,朱厚熜的内心依然无法平静。
他深知其中的风险和后果,这种焦虑的情绪始终萦绕在心头,让他难以释怀。
朱厚聪虽然心中极度不安,但是按耐住了自己的心情。
僵硬的笑着,对自己跟前的几位朝中重臣说道:“各位大人为本王的事情劳心劳力。本王都看在心里。”
“他日,本王荣登大宝,各位的从龙之功自然不在话下。”
朱厚熜说着说着自己就激动起来,好似自己真的已经坐上了那个梦寐以求的位置。
“并且我尚年幼,未曾接触过朝政,以后的朝中事务还要仰仗各位大人。”
朱厚熜继续说道,他的语气诚恳而谦逊的对几位大臣说道。
这几位大臣听到朱厚熜如此说,都不由得露出满意的笑容。
他们心中暗自思忖,这个朱厚熜果然是个识时务的人,不啊,自己等人从那么多皇室之人中挑选出了他。
这样一来,他们在朝廷中的地位就更加稳固了。
毕竟,他们所需要的并不仅仅是一个高高在上、不管事情的皇帝。
更确切地说,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傀儡皇帝,一个可以任由他们摆布的皇帝。
而不是一个试图染指军权、威胁到他们权力的皇帝。
对于这些文人来说,他们的追求是代天子,以牧万民。
简单来说,就是皇帝想要掌控天下,必须要通过他们这些文人的帮助。
这些文人追求的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话虽如此说,但更多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毕竟只有话语权足够,才能获得足够多的利益。
就在朱厚熜正在封功许愿的时候,突然听见一个探子急声来报道:“报!”
这一声突如其来的呼喊,让原本喧闹的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
朱厚熜的脸色也在一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迅速站起身子,目光急切地看向报信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