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僧和苏文都对对方的实力有大致的了解。
倘若没有菩提寺前辈高僧留下的佛珠,他挡不下第三箭,必死无疑。
然而这世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兵器也是修士实力的一部分。
魏文通重重吐出口浊气,想起刚才逃命时的狼狈,黝黑的脸上浮现出胀红之色,恼怒之下,当即下令攻城。
第五境强者已然超凡脱俗
想要拖住对方,己方阵营就必须要有另一尊第五境强者。
白衣僧的到来,让魏文通信心大涨。
“攻城。”
翻身上马,命人将帅旗大纛后移百丈,显然还是对于苏文的箭术极为忌惮。
帅帐距离代城四百丈,又让亲兵在外围竖起一排排的大盾,大盾后面则是身披重甲的骑兵,给魏文通充当人墙。
高居正中,白衣僧则站在旁边,魏文通让传令兵挥动进攻的信号。
扛着大盾的步卒走到最前面,一手大盾,一手提刀,身上披着轻甲。
将大盾举过头顶,护住要害,闷头一股脑地往城墙下冲。
这些补足就是炮灰,用来消耗守城士卒的器械。
第二波人抬着撞木,云梯跟在盾兵后面前进。
几十架攻城车如同巨兽般,缓缓朝着城墙而去。
这些攻城车甚至比城墙还要高,正面和左右两翼镶着铁板,最后面则是兵道。
弓兵可以站在攻城车上,居高临下地压制城上的守军,同时也能通过攻城车,登上城楼。
数万士卒黑压压的扑向瓮城,喊杀声惊天动地。
第三波则是弓兵。
弓兵前压
用密集的箭雨压制城头上的守军。
主攻北门的同时,又派出三路人马,分别前往东西两门和南门。
当攻城方占据人数优势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围城,即一面强攻,三面佯攻,以此来分散守城方的人手。
视守城方的人手分配情况来随时改变主攻和佯攻方向。
魏文通也是选择这种方式来攻打代城。
北门正面留下六万大军,其余三门分别派出三万兵马。
“轰隆隆”
战鼓轰鸣,号角回旋。
代城大战正式拉开帷幕。
密集的箭矢如同疾风骤雨,眨眼的功夫就把城头淹没,山字营的士卒纷纷躲在城垛内,不敢冒头。
皇甫明通过观察孔看向城下,乌泱乌泱的士卒扑上来。
“魏老狗还是有点本事。”
他看向旁边的王破阵,脸色凝重道:“能在短短时间内,将这群叛军调教成这般模样。”
数万人攻城,还能保持阵形,就足以说明魏文通的能力。
“要是等会能扛着咱们的滚木礌石和箭雨还能冲上来,才算真有本事。”
王破阵扭头,朝着周围的士卒道:“弟兄们,准备。”
“狠狠的拿箭矢招呼他们。”
后方主城楼高处的瞭望楼上,传令兵当即挥动令旗。
“放箭。”
随着皇甫明一声大吼,北门城墙上的士卒纷纷离开城垛。
并没有探出头去
而是站在城墙后,数千张长弓四十五度角对着天穹,弯弓搭箭。
“放。”
北门拢共有山字营五千士卒,人人执弓,也就是五千根羽箭升空,以抛射法射出箭矢。
羽箭在天空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随后以接近九十度的直角落下。
“咻咻咻”
“咻咻咻”
这个距离,并不是针对攻城的步卒,而是直接压制叛军的弓兵。
弓兵没有重甲,只披着薄甲,也没有大盾。
居高临下的对射,显然城头山的山字营更加占据优势。
一轮抛射,叛军的弓兵死伤无数,剩下的士卒慌不择路地后撤。
皇甫明一直通过观察孔观察叛军位置,确认压制对方弓兵之后,朝传令兵吼道:“弓弩抬升二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