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23 最后二十年
第(3/3)页

由于被告发犯有腐化堕落罪,他暂时被赶出了政界。

然而,公平地说,在蒋的统治下,台湾的经济很快就繁荣起来了,这一点所有的人都分享到了。由于台湾本地候选人在社会事务和各种选举中的地位戏剧性地得到了提高;由于在各教育机构强制性使用汉语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而实行的开明的教育同化政策等,使台湾的独立意识渐渐地减弱了。

1965年和1966年台湾的两位领导人托马斯·廖和曾万福回到台湾搞独立运动,结果失败了。他们两人被放逐到日本多年,后来因有悔改行为而受到宽恕,并准许回台。以后他们没再受到惩罚。

尽管蒋介石政府以“自由中国”来标榜自己,但他采取的一直是独裁主义的统治制度。在“中华民国”,存在着老百姓放弃政治的可能性。除了一些特殊问题之外,如反共产主义、“总统”的个人评价或台湾独立问题,台湾的新闻界是十分自由的,并常常谴责各级“政府”。

一般来说,外国的访问者常常对台湾的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感触至深。的确,在台湾只要不参与政治,作为个人或家庭有可能并且很容易生活得美满幸福。从长远的观点看,其结果将是形成一个不关心政治的民族。

蒋介石允许有巨大的生产性自由的一块领域是经济,这也许是因为他对经济不特别感兴趣,在这一点上国共两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953年,台湾的工业产值中公共企业的产值占559。到1974年,这一比率下降到235。然而,私有企业在这20年中则从441增长到765。在有助于台湾“经济奇迹”的所有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政治秩序和经济自由的结合。罢工是受禁止的,但即使在没有罢工禁令的情况下,不断的经济繁荣和家长式统治的结合也会使工人暴动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当然,经济的成功还有别的原因。在最初的年月里,美国为台湾的经济发展和军事需要提供了大量的援助。1965年是一个转折点。当时,根据与蒋介石达成的协议,并且鉴于已经取得的“健康经济发展”,美国政府宣布,在美国财政年度岁末,美国将在6月份停止对台湾的经济援助。但是,军事援助还在继续。自1949年以来,国民党“政府”已经接受了36亿美元的援助,其中有22亿的军事援助,12亿的经济援助和价值25亿美元的农产品。美国的军事援助计划在1965年以后仍在继续执行。

从另一个重要方面来讲,1965年也是一个转折点。那一年蒋介石“政府”决定将六年义务教育延长到九年。其结果是把学生的毕业年龄提高到16岁,并标志着台湾开始进入一个通过扩大教育而创造必需的有技能的劳动力的复杂的技术时代。

10年以后,台湾开始出口电子计算器和彩电,并且自己制造了喷气式飞机。到那时为止,台湾的外贸总额已经超过人口大于台湾50多倍的中国大陆。

1973年,台湾的工业增长率达到了227这一惊人数字,但第二年下降到前一年增长率的一半(因为世界贸易衰退)。不过,台湾的工业生产仍以令其他先进国家妒嫉的比率继续增大。

1975年蒋介石去世时,台湾的人均年收入已达到697美元,在整个亚洲中仅次于日本。

像在其他地区一样,这种非凡的增长常常伴随着物价的上升。如果把1966年作为基础年,该年的城市消费物价指数为100,那么1974年的物价指数就是2107。如果再早一点,把1952年作为基础年,那么1974年的消费指数则为431。但是,这种比较是不精确的。如果把1952年作为工业生产的基础年,1974年的公有工业生产指数为7835,私有工业生产指数为39508。

台湾的经济成就是十分显著的,因为在此期间国民党“政府”继续养兵60万,并把60的国民预算用于国防,同时人口也从1952年的800万剧增到了1974年的1600万。

在缺乏政治自由的情况下,科学的、技术的和经济的专家为政治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当土地改革纲领的起草人陈诚将军于1963年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务的时候,蒋介石选择了卓有成绩的“财政部长”严家淦博士作为前“行政院”院长的继承人。

此举意义重大,严博士于1966年3月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以37票的微弱的数票获得通过,这还是在一些身患疾病的人被拉进国民大会进行投票之后才获得通过,这表明北方籍的国大代表对蒋介石选择另一个南方人作为自己的亲密伙伴普遍感到不满,因为严博士也是江苏人)。

另外一些有能力的专家治国论者是“财政部长”李国鼎和“经济部长”孙运璇,他们指挥着20世纪60年代末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当蒋介石于1972年5月“推荐”他的儿子当“行政院”院长时,李和孙是被蒋经国保留下来的仅有的三个“部长”中的两个。

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讲,1972年的变化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那些变化标志着台湾当地人在参与政治上的突破。1960年卷入政治麻烦的前台北市市长高玉树被任命为“邮电部”部长。同年12月,“自由中国”举行1947年以来的第一次普选为台湾人候选人提供了机会,使之改变了他们在老化的国民大会中所占的微小的代表人数的状况(为了保持拥有大陆主权这一构想,可供选举的席位只有53个。新成员的选举每6年举行一次,然而,1947年当选的1376名代表都是终身的)。

1972年只有一件事没有发生变化,那就是蒋介石再次当选“总统”,并于5月20日宣誓就职。这是他第五次连任“国家元首”。

专家政治的有力发展对蒋的外交和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年复一年,台湾政府不得不拉选票以保证其在联合国的地位。与那些会投台湾一票的人交朋友的方法之一就是向新成立的非洲的国家提供专家咨询和技术服务。

非洲国家的领导人越来越多地被邀请来参观台湾的农业生产。当然,这些领导人对他们所看到的情况是很满意的。紧接着,台湾又开始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培训非洲人,派专家到非洲国家工作,时间通常为两年。在1961年至1966年中期,蒋介石“政府”向非洲19个国家共派专家630人。结果,在诸如利比里亚、卢旺达和象牙海岸等国家水稻产量大幅度上升,并且品种也多样化了。台北为此得到的回报是,当联合国就中国在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中的席位进行争论时,这些国家都对台湾投了赞成票。

这种状况持续了很久。这实在让人吃惊。如果大家都不像蒋介石那样固执的话,那么关于国民党“政府”是全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设想早就被抛弃了。但是,如果真是如此的话,蒋介石自己对任期合法性的说明本身也将受到严重损害。

我们有理由相信,蒋介石并未完全被其“收复大陆”的梦想所迷惑。他在1966年2月21日的一次较公开的讲话中说,假如台湾在两年内发动进攻的话,他自己的军队,再加上美国的帮助,是可以完成这项任务的。以后就只有美国人自己才有能力把中共赶下台了,因为到1968年时中共将会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核武器系统。

1968年来去匆匆,蒋介石还是未能“收复大陆”。但是,他仍在发表号召“收复大陆”的讲话。随着时间的流逝,“反攻大陆”的计划也逐渐模糊了。

对蒋的一次出其不意的打击是来自尼克松总统。

一些学习国际关系的学生注意到了发表在1967年10月的美国季刊《外交事务》上的一篇尼克松写的文章。该文是尼克松在1963年竞选加州州长失败后的政治混乱情况下写成的。尼克松在文中暗示,结束中国共产党在国际社会中的孤立地位的时刻不久将来到。

1969年7月25日又出现了一个更明确的前兆。尼克松在对关岛的短暂访问期间发表了一项新闻声明,他指出了两点:美国将执行条约规定的义务,但美国越来越希望亚洲盟国处理自己的防御和安全问题,除了核武器的威胁以外(这里很明显是指中国)。

接着发生了一件令人意外的政治事件。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在电视讲话中透露,他已经派遣他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秘密到中国同周恩来会谈。他还说他已接受了在1972年5月以前访问中国的官方邀请。尼克松说:“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寻求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他保证:“我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所采取的行动决不是以我们的老朋友为代价的。”

蒋介石在台北得知了这一消息,他感到恼火和沮丧。他指示驻华盛顿“大使”沈剑虹先生向美国当局提出严正抗议。他只能这样做了。

尼克松总统的声明必然严重地削弱国民党“政府”在联合国已经垂危的地位。联大第26届大会正准备在10月末召开。早在8月2日,国务卿威廉·罗杰斯就宣布,美国将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并且同时保证台湾将不会被剥夺联合国的代表权,但这一保证是虚假的。

这就是“两个中国”的学说,这对蒋介石或毛泽东来说都是不愉快的事。

由于这种形势已经很明确,蒋介石想起了他在1949年离开大陆之前转移政府财宝的预见能力;这时他又想起了转移另一种“财宝”:台湾自动撤回国际货币基金会的股份,总值达5990万美元(当时为2400万美元)。在10月25日联合国进行决定性辩论的前一周,蒋介石下令提取所有的存款,以免落入共产党手中。

当大会就此进行表决时,76个联大成员国投票赞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和安理会,并同时撤销台湾国民党“政府”的席位。然而,还是有35个国家对此投了反对票,17个国家弃权。

国民党代表团不愿等待痛苦的结局所带来的侮辱,根据蒋介石的指示他们在投票以前就提前离开了会场。

国民党代表团团长是蒋的“外交部长”周书楷。他在离会之前说:

我愿借此机会代表我的“政府”向几年来支持我们的友好政府表示衷心感谢。我国“政府”将在今后几年里进一步加强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我们将和那些与我们志同道合的政府一起,为实现联合国基于成立的并且联合国大会现在已经打破的最终目标而继续奋斗。

在国民党“政府”自己看来,提前离会使国民党“政府”保住了面子,并且能够宣布这是自己退出联合国而不是被驱逐。然而,这些举动并没有改变台湾逐渐被孤立的形象。

联合国投票表决的结局是尼克松1972年2月21日至28日访华的结果。2月27日在上海发表的联合公报冗长却缺乏解决问题的实质性东西,不过公报里有这样一段话:

美国认识到,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毫无异议。它再次表示关心的是,中国人民自己能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基于这种认识,美国确认从台湾撤回全部美国军队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美国将逐步减少在台湾的军队和军事设施,以减轻地区间的紧张局势。

这些话是一个明显的通告——从现在起,蒋介石“政府”要“靠自己”了。然而,公报还有许多含糊其辞的语言,美国既通告解除1954年与台湾签订的《安全条约》,并且在近期也不发展与北京的外交关系。

1974年9月,我在台北与一位国民党要人(由于诸多原因,我不便披露他的姓名)讨论了这一形势的影响。他作了这样的评论,我当时逐字记录下来了:

蒋介石是令人难以相信的顽固。他失去了中国。如果他还这样顽固下去的话,他也将由于不承认现实而失去台湾。他甚至不承认北京政府的存在,如果他承认的话,我们将有两个美国大使馆(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台北)。

台湾当局鼓起勇气对这一新形势作出了反应,别出心裁地通过开设“贸易中心”和“文化中心”作为公使馆和大使馆的场所,井以此获得友好国家的外交承认。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西班牙,它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突然改变了对北京政府的承认(尽管美国政府本身没有作出这种转变,但美国的行动促使其他政府在这方面有了转变)。台湾在马德里开设了一个“孙中山中心”,西班牙也在台北开设了一个“塞万提斯中心”。这种形势一直在继续。

然而,蒋介石的生命行将结束。尽管他在1972年5月接受了第五次连任“总统”的职位,但从体力上来讲他已经不能继续履行他的责任。据说这不是年老所致。但身体老化的无情现实确实落在了他的身上。他不得不由人抬着走动或坐轮椅在屋内活动。他已经成了一名隐士,平时只见自己的儿子、妻子,有时也见一见他的高级助手。

蒋介石于1975年4月5日逝世,享年87岁。(2)

几个月以来,他几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4月9日,在瞻仰他的遗容时,他的灵柩上方摆放着他的遗嘱(该遗嘱是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书记秦孝仪为他题写的)。4月16日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300多名国外要人来台北参加了葬礼,其中有美国副总统纳尔逊·洛克菲勒。

权力的转让是按照宪法规定有秩序进行的,年逾七旬的“副总统”严家淦博士于4月6日登上了“中华民国总统”的宝座。

出于对形势的考虑,掌握实权的人物蒋经国提交了辞去“总理”的辞呈。

但这一辞呈很快就被拒绝了。

这是一个冒险故事的悲惨结局,是命运的野蛮捉弄,是一场终未实现的梦。

(1) 现在的斯里兰卡。—译者注

(2) 应为88岁。—译者注

第(3/3)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都在看:三千女帝全背叛,我直接摆烂嫁东宫,当细作,这江山你快夺!重生天龙截胡段誉虚竹的机缘快穿之女配醒悟后穿成农家丫头,带着空间赚大钱从零开始的异世界工业末日法典快穿:三千世界任我行天泣魔刀录朕都要殡天了,你叫我赢在起跑线?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真千金回眸一笑,京圈大佬齐折腰我在乡下有座仙山嫁残疾军官被娇宠,真千金悔断肠觉醒最强至阴妖体,欧皇竟是自己又宠又撩,分手后冷厉大佬扛不住!快穿:我靠打工成为人上人通天命相师规则怪谈:从黑童话小红帽开始无敌山林大蛇芸儿白蛇芸儿白蛇都末世了,人生躺平系统才来?御医官场,手握手术刀制衡权利圈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重生高三:这一世翻手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