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食盒塞进陈易手中,“我不和你多说了,还有铺子要看,牛车也等不了太久。”
赵老汉的牛车一般在县里停一个时辰,宋栀既回了娘家,又还有铺子要看,是不能与他说太多。
加起来不过两句半。
陈易应了声,把宋栀送到马车上,低声道:“五日后旬休,我会归家。”
宋栀真想白他一眼,回就回呗,跟她说什么?好像她盼着他回似的。
车帘未随手指离去失去支撑,被风吹得纷扬,陈易头顶的儒巾入了宋栀的眼,经久不去。
她想起她曾为他亲手戴过乌纱帽。
马儿抬起马蹄,车缓缓往前行去,消失在巷口时,陈易才转身回县学。
陶望清有些酸,“哦呦哟,五日后就能再见,用得着这样吗?”
陈易停下看了他一眼,很慢的眨了一下。
这是在思考的意思,可能又要整他。陶望清下意识求饶,虽然他这回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陈易没等陶望清说话,缓缓道:“你说得对,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也不看陶望清愣住的傻样,陈易拎着食盒往前走了。
鞋底频繁落地,陶望清小跑几步追上陈易,他并不减速,撞上他肩膀的同时胳膊往上一抬勾住陈易的脖子,叫嚷着:“好啊你个陈秀才!亏我以为你是个只读圣贤书的主儿!原来你还看,”他停顿了下,压低声音,带着点坏,“yin词烂调~”
陈易心里高兴,没在意陶望清的没有正形,由着他勾肩搭背,“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你心脏,看什么都脏。
陶望清脑子转了一下,又叫了起来,“拐着弯骂我!还佛性,就你?”做佛了也是个荒唐作乱的!
宋家在安阳县里共有五间铺子,两个绸缎庄子和五个布行,不至垄断整个安阳县的布料生意,旁的布商确要仰他鼻息。剩下的产业便都在临近两个县了,除此之外,在松江府也有一家绸缎庄。
松江府的绸缎庄最大,也最值钱,是宋父最引以为傲的一个产业,用他的话说,这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爹可没把绸缎铺子开到松江府。
宋母给宋栀的三个铺子都是账面干净营收最多的。宋栀独自进去,见伙计们都还算勤勉热情,才叫了掌柜出来。
有宋母在旁坐镇指点,又有掌柜在旁解释,凭着前世管家练就的本事,宋栀很快就把三个铺子的账目理清了,又和三个掌柜分别确定了每月看账,半年清账交利的事。
马车上,宋母问:“为何约定时间?不怕他们做假账?”
宋栀老神在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宋母点头表示赞许,“成亲后有长进。”
“你爹这回去淮安府,就是想要再开个铺子,你好好把这几个铺子管明白了。”宋母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白。
宋栀赖在母亲怀里,撒娇:“哪里有给嫁出去的女儿产业的。”嫁妆是一回事,成了亲后给的是另外一回事。
宋母哼了哼,故意说道:“不给你给谁?真给过继来的不成?”
马车行到城门口,一下车就看到已经等着的牛车,吴妈妈正和乔娘子说着话。
宋栀:“赵叔,我们有些迟了。”
赵老汉:“不迟不迟,我是没地方去,就一直在这等着了。”
翡翠把陈宛抱上车,听陈宛说让她去上河村找她玩的时候,有点想哭鼻子。
她也好想和小姐回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