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赵熙脸上带着几分淡笑看向了九皇子,问道:“小九,你最近做了些什么事情啊?同父皇说说看。”
九皇子赵匡谨上前一步,拱手道:“父皇,儿臣年少,自然是不如三哥,六哥那般可以帮助父皇解除忧愁,为国效力。”
“儿臣知道父皇已经下达了征讨北蛮的诏书,征讨北蛮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儿臣不能上阵杀敌,便一直在兵部和户部帮忙筹措粮饷,时刻关注着北境五省的粮草调集和江南军粮的入京事宜。”
然而当赵匡谨说到这里时,他忽然跪了下来。
“父皇,儿臣经过这些天的帮忙和见闻,儿臣有一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如有讲的不对,还请父皇恕罪。”
见小九如此关注北境战事,赵熙饶有兴趣的说道:“讲!不论如何,朕都恕你无罪!”
“谢父皇!”
九皇子赵匡谨在深深一拜之后,一脸认真地说道:“父皇,以往江南的粮草运入京城后,会先由户部登记造册,而后再转兵部拨付北境,一来一回,会浪费不少时间。”
“我常听父皇讲,兵贵神速,战场上瞬息万变,一旦粮草稍有延误,势必会影响军心的。”
听到这里,赵熙明显来了兴趣,笑呵呵地问道:“那你认为该当如何?”
闻言,赵匡谨再一拱手,一本正经道:“父皇,我觉得可让江南运粮的队伍取道运河,直接从东境直接运往北境,如此不但可节省繁琐的流程,更可省下大量时间,保证将士们的粮饷供应。”
赵熙闻言,脸色微变。
他想不到自己这个小儿子,这般年纪便有如此的深思远虑。
最关键的是,本该游手好闲的年纪,他手上没有任何权力,却依旧为国家考虑着。
瞬时间,赵熙的眼神之中闪过了几分赞许的神色。
与此同时,赵熙悄悄观察了一下六皇子和三皇子的脸色。
二人皆是像吃了一只苍蝇般难看。
赵熙很明白这些儿子的心思,这些年来争权夺利,勾结朝中重臣。
尤其是六皇子赵匡礼更是过分,居然跟丞相魏晋中暗通款曲。
至于老三,也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借着编修大周全书的事情,私底下招揽了天下多少文人志士?
朝中的文臣有一多半都是默默支持他的。
唯独这个小儿子赵匡谨是真心实意的为自己分忧解难。
但此时的皇帝赵熙却不能表现出对小九的看重。
下一刻,他的脸色骤然一变:“这等朝堂大局,什么时候轮得到你一个小孩子插嘴了?你若是真心想要为朕解忧,便将你的武道水平再提高几分,多读一些书,让自己开阔一下眼界。”
“朝廷的事情,你暂时不要参与了!”
没办法,无情最是帝王家。
皇帝赵熙也不想自己年纪一大把了,还看到儿子们手足相残的样子。
听到皇帝赵熙这么说,赵匡谨也不生气,只是对着皇帝赵熙再次一拜:“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见状,六皇子和三皇子的脸上才露出了一抹得意的笑容。
就在这时,太监总管韩束拿着一份战报火急火燎的跑进了大殿之中。
“陛下,北境战报!”
赵熙接过战报的同时,看了一眼三个儿子,随后挥了挥手:“都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