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部长跟我提过。”
“那你觉得,省里的风向会怎么变?”
郑仪心头一紧,这是要考他了。
他思索片刻,谨慎道:
“省里换届是大局,无论怎样调整,最终目标都是发展民生、推动改革。”
“而基层工作,重在落实,关键在于把握中央和省委精神,因地制宜地推进。”
“说得好。”
徐志鸿笑了笑。
“不过我问的是风向,你觉得,哪些部门会受重视,哪些地方会变天?”
郑仪沉吟一下,决定赌一把。
“依我看,省里下一步的重点,可能会在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上。”
“哦?”
徐志鸿目光一亮。
“怎么讲?”
“这两年,省里的经济增速不错,但县域经济明显拖了后腿。”
郑仪语气沉稳。
“省会城市和几个地级市发展得很快,可县城和小城镇的产业、基建、民生问题依然突出。”
“尤其是……”
他稍稍加重了语调。
“扶贫‘后时代’的产业衔接,现在虽然贫困户数量降下来了,但很多人只是‘脱了贫’,还没真正‘富起来’。”
“青峰县的中药材产业,其实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
徐志鸿点点头,目光赞许:
“思路很清晰。”
他转向王振国:
“老王,你这徒弟不错啊,眼光够长远。”
“那当然。”
王振国得意一笑。
徐志鸿沉吟片刻,又问:
“那如果由你来当青峰县的县委书记,你打算怎么干?”
这句话落下,郑仪心跳陡然加速,徐志鸿居然直接提到“县委书记”!
他飞快地瞄了一眼王振国,后者一脸淡然,显然早就和徐志鸿通过气了。
郑仪立刻明白:
徐省长这是在变相表态,支持他接任县委书记!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起来。
“我的思路很简单,以产业兴县、以人才强县、以制度稳县。”
“具体来说,分为三个阶段……”
郑仪思路清晰,有条不紊地开始讲述自己的规划。
郑仪的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晰,逻辑严密,甚至提到了几项可能遇到的阻碍和应对方案。
徐志鸿越听越专注,最后忍不住点头:
“好!很有操作性。”
王振国也面带笑意,郑仪的表现,比他预想的还要出色。
“小郑。”
徐志鸿目光炯炯。
“如果真让你当这个县委书记,你觉得自己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郑仪这次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吟了足足十几秒,才缓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