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会不会开头精彩,后面却乱七八糟,最后还烂尾?
稿费已经提前支付,这时他才意识到这个问题。
颤抖着翻开厚厚的一沓稿件。
然后……
“嗯?哦…嘿…啧……嗯……嘿嘿嘿嘿……”
幸好主编室的门是开着的,外面虽能听见里面的动静,但抬头就能看见里面的情形。
若是在关门状态下,恐怕不到一个时辰,大明周报社主编私宅内的暧昧之事便会传遍整个官场。
届时,老郑即便不被全盘否定,也会成为笑柄。
这次,老郑是真用心阅读的。
然而,越读越觉得不对劲。
这本书不只是单纯的露骨,其内部的段落与描写更加直白。
但老郑清楚,大明至今未出台禁售此类书籍的法令。
甚至相关内容,在书店也能偷偷售卖。
只要老板胆量足够大,脸皮够厚,摆在柜台公开出售也无妨。
如今不过是一本描写稍显大胆的话本,算不上什么大事。
但此时,老郑意识到,这本话本比预想中更为严重。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这是唐代吕洞宾《警世》诗的上阕,放在《梅》中却别有深意。
《梅》的故事围绕阳谷县内的几人展开,不再是水浒或三国中的英雄豪杰,而是聚焦于普通人之间的纠葛。
书中没有家国情怀,也无国仇家恨,只有几个商贾和几个充满心机与欲望的女子之间的琐事。
这些看似平凡的内容,让经验丰富的老郑看得津津有味,以至于错过了午饭,还是由小吏端来才勉强进食,却依旧食不知味。
直到下午读完半本,他才如梦初醒。
他神情复杂地瞥了一眼手中的稿子,苦笑着掩住面孔。
“怪不得我越看越入迷,原来如此!”
“这里面的事,和自家的经历简直如出一辙!”
“难怪我会感同身受!”
然而,尽管老郑感慨万千,他还是迅速确认了这件事的真实性。
以他的资历,尚且为之沉迷,那些浅薄之辈岂不是要拍手叫绝?
毋庸置疑,必须立刻付梓。
不得不说,老郑的能力虽有待商榷,但他的眼光无疑是敏锐的。
起初,应天府的居民对报社的新连载并不感冒。
毕竟,开篇便是《三国》《水浒》这样的经典,后续作品难以超越也在情理之中。
再加上李善长案件的影响,更是让公众兴趣锐减。
然而,《梅》的悄然登场却引发了轰动。
短短两期,便令全城士绅为之倾倒。
“妙极了,这部书简直是一针见血,看似戏谑,实则蕴含深刻哲理。
”
“你讲的是哪部书?不会连《大明周报》都没看过吧!那可是精彩绝伦,据说问世后连青楼的生意都红火了不少。
”
“真的吗?难道是风月小说?那岂非有伤风化?”
“胡说什么,你在青楼时又何曾顾忌风化?不过是人间常事罢了,谁家不是如此!”
“真有你说的那么好?”
“千真万确!若只是风月之作,自然也有动人之处。
但若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就像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一样鲜活!”
不得不说,此时大明周报社的读者群体堪称有品味、有见识。
他们大多是有文化的小地主、小官员或教书先生。
正因如此,他们对《梅》的欣赏更加深刻。
随着连载的进行,大明周报社重新焕发了往日的活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
“西门庆闻到身上散发的香气,触感细腻,容貌绝美,不禁心神摇曳,。
大官人如今已深陷其中,唯有全力向前,何须顾虑?”
“啧啧,写得真是……”
负责朗读的书生刚读到这里的关键部分,就停下来感慨不已,周围听故事的老少爷们焦急万分。
“喂喂喂,钱秀才,你怎么不继续念了?这不是要急死人吗?”
“对啊,钱秀才,我们准备了茶点,你别拖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