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下马威也太狠了吧!
()
---
众皇子看着胡大老爷坐在床榻上,脱了靴子翘着二郎腿喝酒的场景,眼珠子都快红了。
这简直是的羞辱啊。
堂堂皇室子孙勤勤恳恳,而比他们低一等的臣子却在他们面前吃喝玩乐。
这不是明目张胆地打脸吗?
几个皇子想直接掀桌反击,但仔细一想,还是让别的兄弟出头更合适。
于是,几个心思细腻的皇子彼此使眼色,脸色都有些扭曲。
内阁成立后,日子确实好过多了。
同时,还要逐字逐句地审阅批复。
他或许可以有耳朵和眼睛,但绝对不能有自己的脑子和嘴。
但实际上,他只是个普通人,哪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
现在好了!
看来请惟庸做先生是正确的选择啊!
尽管刚听到消息差点跳起来,但他依然平静转身进殿,不露声色地汇报。
娘的,现在傻子是不是有点少了?
一个个怎么都这么精明呢?
若真这样持续下去,他们这些所谓的“聪明人”,将来还能糊弄谁?
宋利作为朱元璋身边的贴身内侍,宫中的事怎能瞒得过他?
没了想要的皇子,大本堂陷入一片寂静。
这些老练而有远见的大臣,个个都有当丞相的能力。
听闻胡大老爷的奇异操作,宋利也不禁哑然失笑。
因此,朱元璋批阅奏折时已不再像从前那样逐字细读,而是更注重整体。
虽然内阁批复的意见未必全合朱元璋心意,但至少为他指明了方向。
有了内阁后,大多奏折在此时已处理妥当。
看到其他兄弟都抱有同样想法,都想让别人先行自己随后观望。
朱元璋说走就走,拉着宋利直奔大本堂。
还未靠近,已有内侍迅速跪地行礼。
“怎么还在这儿?”
他一步一顿走到大本堂门前,小心探出半个脑袋,偷瞄内室。
“才第一天!”
一想起胡大老爷,朱元璋忍不住笑了。
床榻旁的小桌上,竟还有未吃完的凉菜和酒杯。
‘还是得靠我们啊,啧啧,用人得当,真不错!’
至于剩余的重大或紧急奏折,内阁大臣的批复中已包含处理建议。
这样处理,节省了至少八成时间。
能想到这步的人,有几个是愚钝的?
有人埋头苦写,一笔一划专注记录。
这一看,顿时愣住。
朱元璋不想打扰内室的胡大老爷,挥手制止了想讨好的内侍。
这些事,他一个内侍不便多言。
“宋利,李善德现在还在大本堂吗?”
“不知他今日第一次给那些孩子授课,教得怎么样了?”
他把朱笔丢到一边,满脸得意地瞧着桌上的一堆折子,心情极佳。
对此,朱元璋非但没有责备,反而十分满意。
“李善德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勤勉了!”
宋利行礼后,快步出去询问两个小内侍,很快便了解了胡大人的近况。
有人抄书,有人饮酒吃肉,场面虽显怪异却意外和谐。
这类常规奏折,对内阁的老臣而言,不过是驾轻就熟之事。
然而,往日调皮捣蛋的皇子们,此刻却安静得像赴考的学子。
若是事情闹大,他们心中也无十足把握。
几位皇子忍不住皱眉。
“走,宋利,一起去看看,我们倒要看看这个老家伙搞什么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