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重重地在胡惟庸肩膀上一拍,大声说道。
“惟庸寻得了一种好种、耐寒、产量极高的种粮!”
“自己种了一茬以后,确认了真假!”
“而后毫不遮掩地就献给了咱!”
“咱如今在宫里以及其他几个地方也试着种了,如惟庸当初所言。”
“亩产就没有低于三十石的!”
“至此,我大明将再无之虞了!”
“你们说,惟庸这功劳,该不该敬酒?”
朱元璋问得很直接,气氛也很热烈。
但整个宫殿之中,却没有一个人答话。
众人无不震惊,目光齐刷刷地望向朱元璋和胡惟庸,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传闻。
这怎么可能?
亩产三十石以上?
天哪,这难道是神仙赐下的粮种?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朱元璋刚刚提到,这种粮食已经种了两次。
这意味着,这并非玩笑,而是确有其事?
在场的朝臣们这才如梦初醒。
老天爷啊!这份功劳岂不是惊天动地?
敬酒算什么?
敬!拼了命地敬都行!
别说敬一杯酒了,就算当场跪地磕头,他们也心甘情愿。
在场的人,谁家不是拥有数百甚至上千亩田地?
可以说,这些人就是大明最显赫的大地主。
对于能提高产量的粮种,他们自然是求之不得!
这种功劳,他们巴不得胡惟庸多立几个。
而胡惟庸此时却整个人都懵了。
老天爷,朱元璋这是要干什么?
怎么突然就把我的功劳全抖出来了?
这是在捧杀?
还是想把我当成诱饵,引其他人上钩?
一时间,胡惟庸脑海中疯狂涌现出各种阴谋诡计,苦苦思索着如何破局。
以至于他此刻看上去,整个人都显得有些呆滞。
朱元璋见胡惟庸不仅没有丝毫得意,反而一脸平静甚至木然,心中暗暗称赞,嘴上却接着说道:“就冲着这份足以流芳百世的功劳,就冲着惟庸能让大明百姓过上温饱的日子。
来,诸位,咱们一起敬惟庸一杯!”
众人此时心服口服,纷纷举起酒杯,齐声向胡惟庸敬酒。
胡惟庸这时也回过神来,一边饮下酒,一边忙不迭地谦虚道:“陛下,诸位同僚,胡某不过是侥幸得此机会!其实,谁家往年不曾遇到过一些陌生的种子?只是过去我们忙于政务,下面的管家、管事也不敢擅自做主,或未太过在意罢了。
而胡某呢,恰好没什么差事,就在家里捣鼓些田地。
侥幸!纯粹是侥幸而已!”
胡惟庸只能将这一切归功于运气,甚至还不忘为其他人找台阶下。
我这里倒是清闲,运气好,所以立了功,你们太忙了,若是有时间,你们也可以试试的!
这话一出,场面更加热闹了。
老朱看着胡大老爷的眼神也越发和善了。
不过,胡大老爷却感觉后背都湿透了。
老朱这家伙有多狠,他可是心知肚明的!
切记,不能得意忘形啊!
夸赞完胡惟庸后,晚宴继续进行。
李善长、刘伯温、杨宪等人也轮流上前做了年度总结。
一时间宾主尽欢、其乐融融,还真显得君臣相宜、场面十分和谐呢!
等到宴会结束时,胡大老爷毫不犹豫地准备开溜。
没想到,李善长一把拉住了他。
看着这个昔日的学生,李善长久久无言。
说实在的,他真心有点嫉妒了。
这小子明明不在朝堂混了,怎么风头还比自己都盛了。
他到底走的是什么路子啊?
就在李善长拉着胡惟庸嘀嘀咕咕地打听消息时,宋利忽然飘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