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先前那西门的城守的尸首找到了,经过属下仔细查验,发现此人正是那城守。
在寻找证据的过程中,属下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暗格,里面藏有他与刘尚书两人之间来往的书信。”玄青面色凝重地向厉景逸禀报着。
厉景逸的眉头微微一皱,他的目光落在玄青手中的书信上,“书信?”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疑惑。
玄青连忙点头,“是的,王爷。”说着,他将那些书信小心翼翼地递到了厉景逸面前。
厉景逸接过书信,快速浏览了一遍,他的脸色渐渐变得阴沉起来。
“哼,”他冷哼一声,“恐怕此人就是为了防一手,估计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书信还没有拿出来,便已经命丧黄泉了。”
厉景逸的面容如寒霜一般冰冷,他心中暗自思忖,这刘尚书果然是个老狐狸,心思缜密,居然还留有这样一手。
他把这人灭口的如此干脆利落,可有想过自己的尾巴有一天被人抓住了。
不过,这也正好证明了他心中的猜测,这刘尚书绝对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刘尚书这个老狐狸,本王倒是小瞧他了。”厉景逸嘴角泛起一抹冷笑,“不过他定然不会有如此深的心机,本王对他的为人还是有所了解的。
“从底层一步一步爬上来的他,没有贵人助力那里会有今日这般的成功。”
“王爷,您是觉得这幕后之人非同寻常?”
“是的。”
玄青在下面沉思片刻后,方才继续开口道:“王爷,您觉得这刘尚书为何要与那城守暗中往来呢?”
“哼,这刘尚书还不是被人当剑使罢了,与这幕后之人交易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王爷,我们需要去多留意尚书府的一切动作吗?毕竟他们做这些事不可能没有留下痕迹的。”
厉景逸微微颔首,表示认同玄青的看法。
“那么,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行事呢?”
玄青的话,让厉景逸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些书信上,似乎在思考着应对之策。
他紧紧地盯着这书信,沉思片刻后继续说道:“目前我们需要按兵不动,切不可打草惊蛇,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刘尚书背后必定有强大的势力在撑腰,他不过是一个明面上的替罪羔羊而已。
依本王看,他背后的幕后之人恐怕只能是宫里的人了,若是没有那个权势,怎么能让这个老狐狸能够心甘情愿的为幕后之人做事。”
玄青站在一旁,脸上依旧保持着恭敬的神色,“属下愚钝,还望王爷明示。”
“自然是皇后他们,如今朝局复杂,皇后李氏拥有着庞大的文官势力,底下的人无一不是跟随她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人”
若我们贸然对刘尚书动手,无论他背后的支持者皇后还是朝中的文臣,都会引起他们的警觉,从而给我们的计划带来诸多变数。”
玄青低头沉思了一会儿,似乎在权衡利弊,然后再次抬起头来,说道:“王爷所言极是。
那么依属下之见,我们是否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暗中调查一下,看看能否找到更多关于背后之人的把柄呢?”
厉景逸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玄青你越来越聪明了。”
“王爷,属下不敢当。”
“你且继续暗中派人盯着刘尚书,同时留意皇后的一切动向。”
玄青领命后,正准备转身离去,突然听到厉景逸又补充:“这件事情非常重要,绝对不能泄露出去。
你要亲自挑选可靠的人去处理,一旦有半点风声走漏,本王唯你是问!”
玄青心中一紧,连忙跪地,恭敬地说道:“王爷放心,属下一定会小心谨慎,绝对不会让任何人察觉到这件事情的蛛丝马迹。”
说完,他稍稍抬起头,看到厉景逸的脸色依然十分凝重,便知道此事非同小可。
“去吧。”
“是,王爷。”玄青缓缓站起身来,再一次躬身行礼后方才离开。
厉景逸目送着玄青离开,心中却有些不安。
他不禁想道:“你们竟然如此的迫不及待,看来这背后的势力远比本王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厉景逸在屋内来回踱步,心中的思绪如潮水般汹涌。
他停下脚步,目光落在桌上的那封书信上。
厉景逸眉头紧皱,将之前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在脑海中快速闪过。
想起了清风楼的那次暗杀,很明显杀手的目标就是夫人,目的就是要让他和丞相府的裂缝越来越大从而反目成仇。
接着,母妃的行宫中跳出一个内应下毒,这同样也是冲着夫人来的,显然是想置夫人于死地。
而这次宜州之行,一路上遇到的各种状况也都表明,有人在处心积虑地想要谋害夫人。
厉景逸越想越气,他的拳头不自觉地紧紧握起,心中的怒火仿佛要喷涌而出。
“他们这样做,难道仅仅是为了打击本王的势力?”他低声喃喃自语道,声音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他脑海中闪过一个大胆的念头,李氏是想要复兴她的家族?
厉景逸心中一惊,若李氏真有此野心,那这背后的阴谋可就大了。
他深知太子是不争不抢的性格,而他的母后的李氏一族势力庞大,若其真觊觎皇位,必将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毕竟,对王妃下手就等于是打他的脸,这不仅是一种示威,更是一种杀鸡儆猴的手段。
让朝中的大臣们都知道,就算他手握兵权,也无法保护好自己的王妃,那么那些没有兵权的大臣们又怎能幸免呢?
厉景逸眼神陡然变得锐利,“好算计啊你们竟敢算计到本王的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