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的戏份,女主角和女配角均未出场。
无论是主角林清霞,还是前来助阵的樋口可南子、泽口靖子等配角,今日皆无戏份。
她们将在之后才登场,此刻只能站在一旁,与其他围观者一同观察吴耀祖的导演功力。
毕竟吴耀祖年纪轻轻,却在商场与股市中光芒四射。
众人认可他在商业上的才能,但在电影领域,不可能也具备这般天赋吧?
多数人仍认为吴耀祖涉足电影行业不过是因对娱乐界好奇,才将资金投向此地。
因此许多人静观其变,期待看到他的失败。
“ng已经第八次了,这吴耀祖真行吗?”
“相当出色,雷先生,您未接触电影,或许无法体会。但我看得出,这少年的基本功极为扎实,尤其擅长调动演员情绪及驾驭大场面。”
不远处,几个乔装混入的人低声议论。
这些人正是新一城影业的几位巨头及其幕后支持者雷觉昆。
率先开口的是亿万富翁雷觉昆。
尽管雷觉昆进入电影圈已有数年,且控股的新一城影业是全港最盈利的公司,但他对电影行业知之甚少。
他仅靠财力投入,并幸运遇到才华横溢的新一城七怪,才取得今日成就。
在场的人里,紧跟雷觉昆说话的正是新一城七怪之一的光头佬麦佳。
尽管麦佳外表看似滑稽土气,毫无文化气息,实际上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高材生。
麦佳于1971年进入纽约大学电影系,专攻16毫米电影制作,还以副导演的身份参与了《黄金针》、《007之金手指》等三部美国电影的拍摄工作。
次年,他又考入纽约大学美术系,成为极为出色的人物。
在当时的香港影坛,麦佳堪称最具学院派风格且学识渊博的电影人。
相比之下,那些本土成长的电影从业者难以望其项背。
身为接触过美国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光头佬,麦佳的专业眼光毋庸置疑。
这时旁边的曾矮子插嘴道:
“佳哥,真有那么厉害吗?不就是重复拍摄嘛,没什么特别的吧?难道是为了多拍几条,最后挑出满意的镜头?”
麦佳解释说:“可别小瞧这个,他志向不小。我已经看过这部戏的一些泄露剧本。”
“他正在拍摄的这一段,在原剧本中本应是小鬼头的开场独白,紧接着转入回忆场景。”
“不过显然,他并不打算按常规操作。他想尝试一镜到底的方式,让小鬼头讲述故事,众人聆听,期间不会中断,直到讲完再继续后续拍摄。”
“这样的手法看起来既费时又耗料,但对演员进入角色状态、融入情境非常有利。”
“此外,这段镜头在最终成品中定会让观众和评审产生强烈共鸣。”
“这对导演的要求极高,尤其是在捕捉微妙表情、塑造人物性格与思想方面。目前整个香港,能做到这一点的导演一个也没有!”
吴耀祖采用的这种拍摄方法,其实源于一位好莱坞顶级大导演的技巧。
这位大导演多次获得奥斯卡等大奖,尤其擅长拍摄此类剧情片。
麦佳曾在好莱坞工作,并在美国高校研习电影。
他了解这种拍摄方式,但自己根本无法实现。
光头佬深知,即便自己具备吴耀祖那样的拍摄能力,恐怕也难有机会施展。
在港岛电影行业,追求速度是常态,投资者绝不会允许像他那样慢慢拍片。这种拍摄方式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还会极大消耗胶卷资源。通常一部电影的投资不过一两百万港币,最多三四百万,哪位投资人愿意承担光头佬这样挥霍的风险?唯有像吴耀祖这样的富翁,才敢如此操作。
麦佳的话,其他人大多没完全理解。除了徐可曾在米国学习过电影知识,接触过好莱坞体系,其余几位都属于草根出身,自然难以领会麦佳的见解。麦佳一向是七怪中理论功底最强、电影知识最丰富的人,这使光头佬成为七怪首领的基础。
尽管听不明白,曾矮子等人仍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认为吴耀祖确实非同小可。不仅擅长赚钱,拍电影似乎也很出色。
麦佳的话让雷觉昆眉头紧锁。这位原本就才华横溢的导演,如今发现吴耀祖不仅技艺超群,财力更是远胜于己。原以为邵氏退出后,香港电影将进入双雄时代,谁知这个年轻人竟展现出超越邵一夫的实力。
不仅是新一城的人对吴耀祖的拍摄手法感兴趣,嘉和那边也有派人观察。皱文懐虽刚拒绝了吴耀祖的院线合作提议,但嘉和凭借两条龙在日本积累的粉丝基础,早已建立了稳定的海外市场发行网络。吴耀祖借助霓虹市场的渠道或许能打动邵一夫,却未必能让嘉和动心。
皱文懐与雷觉昆同样对这位大富豪涉足电影界心存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