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29章 王莽
第(3/3)页

始建国二年,王莽颁布五均赊贷法,后发展为六筦。

在长安、洛阳等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司市师,负责掌控市场物价和赊贷。

同时,国家对盐铁、山泽税和五均赊贷实行垄断。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稳定物价,打击商人的暴利行为。

然而,这一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因为赊贷逾期不还的处罚过重,许多百姓因无法偿还债务而倾家荡产。

官员们在执行过程中,也趁机贪污受贿,中饱私囊,激化了社会矛盾。

币制改革是王莽经济改革中最为频繁的一项。

居摄二年,王莽改铸货币,错刀一枚值五千,契刀一枚值五百,大钱一枚值五十,与五铢钱同时流通。

始建国元年,王莽废除错刀、契刀及五铢钱,更改为金、银、龟、贝、钱、布,命名为“宝货”。

由于币种过多,换算复杂,使用不便,很快就被废除。

天凤元年,王莽再次进行币制改革,重新审核金、银、龟、贝的价值,废除大、小钱,改为货、布。

这四次币制改革,都带有掠夺剥削的色彩,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百姓苦不堪言。

在政治方面,始建国四年和天凤四年,王莽分别进行了两次列土分封,在全国建立了两千多个大小不等的封邑。

然而,受封仪式结束后,王莽却以“图簿未定”为借口,迟迟不向诸侯授予国邑。

这使得诸侯生活困窘,甚至有人不得不受雇替别人做工。

新莽政权因此失去了公卿贵族的支持。

天凤元年,王莽参照《周礼》,对中央和地方的官制进行改革。

他废除王号,恢复公侯伯子男五爵;在中央设置四辅、四将,在三公之下设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置六监分掌皇宫戍卫、舆服;在地方上,将郡太守改为大尹,县令长改为宰,并频繁更改地名。

这些改革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反而导致冗官现象频发,官员职责不清,贪官污吏横行。

频繁更改地名也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引起了贵族官僚和布衣百姓的强烈不满。

在民族关系方面,王莽以“新匈奴单于章”代替“匈奴单于玺”发给匈奴,试图将匈奴与天子的平等关系变为匈奴附庸于新莽政权。

始建国二年,王莽又将匈奴单于的名称改为“降奴服于”,这一举措引起了匈奴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这是对匈奴的侮辱。

匈奴开始频繁侵扰边境,导致北方地区动荡不安。

始建国四年,王莽征调高句丽军队攻打匈奴,后又令部将严尤攻打高句丽。

严尤砍下句骊侯首级送到长安,王莽将高句骊王改为下句骊侯,这进一步激怒了貊人,导致边境侵扰愈发严重。

王莽的改制不仅没有解决社会矛盾,反而使局势更加恶化。

各地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人心思汉,反莽浪潮此起彼伏。

居摄元年至初始元年,王莽尚未自立时,就遭到了安众侯刘崇和东郡太守翟义的起义反抗。

新朝建立后,从始建国元年到地皇二年,各地起义更加频繁。

下层百姓与新朝的矛盾日益激化,他们与刘氏宗族、官僚贵族一起,成为反莽浪潮中的重要力量。

天凤四年,王匡、王凤趁湖北中部大旱,发动饥民起义反莽。

因他们以绿林山为根据地,故称为“绿林起义”。

起义军劫富济贫,开仓放粮,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

天凤五年,樊崇在莒县发动农民起义,以秦山为根据地进行抗争活动,是为“赤眉军”。

赤眉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不骚扰百姓,深受百姓拥护。

地皇二年,王莽诏令荆州牧镇压绿林军,结果绿林军大获全胜,部队人数大幅增长。

地皇三年,绿林军兵分三支,以“复兴汉室”为旗号,大败莽军,进围宛城。

与此同时,刘秀兄弟也在南阳起兵,加入了反莽的行列。

刘秀深知民心的重要性,他治军严明,关爱百姓,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

在昆阳之战中,刘秀率领的起义军以少胜多,击败了王莽的主力部队,这一战成为了新朝灭亡的转折点。

地皇四年,绿林军攻入长安,长安城内一片混乱。

王莽在混乱中被杀,新朝宣告灭亡。

曾经不可一世的王莽,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他的梦想和野心,随着新朝的覆灭,被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然而,王莽的故事,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了历史舞台上一段发人深省的传奇,供后人评说。

第(3/3)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都在看:技能无冷却?我化身亡灵天灾!陆然秦舞瑶我在演艺圈里大杀特杀陆然秦舞瑶无限召唤然陆然秦舞瑶渣男捂不热,我转嫁他人赢麻了亿万召唤陆然秦舞瑶然陆然秦舞瑶晋庭汉裔开局怒揭黑幕,重生后整顿官场华娱俗人传无限大楼:开局成为监管者万族唯尊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街头直播:随机抓路人答题送手机九转御龙诀把法院告上法庭,你说这是律师?七零军婚:女特种兵她能一打十我靠务农成功入编玄门千金下天山,顶级霸总揣崽跑冯征秦始皇嬴政开局激活词条传武宗师,我震惊全场陛下快认错吧,您孙女是千古一帝恐游,开局病娇妹妹求我别杀她我,神级刺客,开局拿下3S级天赋解咒战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