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漪房深知其中的利害,每日天不亮就起身,精心整理自己的仪容,小心翼翼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在吕后与大臣们商议朝政时,她屏气敛息,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一次,吕后在审阅各地呈来的密报时,脸色突然变得阴沉。
窦漪房见状,悄悄为吕后沏了一杯热茶,轻声安慰道:“太后,您操劳国事,要多注意身体。”
吕后的脸色这才缓和了一些。
就这样,窦漪房凭借着谨慎和谦卑,逐渐赢得了吕后的信任。
公元前192年,吕后为了监视和控制各诸侯王,决定将一批宫女赏赐给诸侯王。
窦漪房听闻后,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她满心希望能被分配到赵国,因为赵国离家乡近,或许有机会找到哥哥和弟弟。
于是,她私下里找到主管分配的宦官,塞给他一些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财物,言辞恳切地说道:“公公,我家中尚有亲人,恳请您将我安排到去赵国的队伍中,小女子日后定当重重报答。”
宦官收下财物,满口答应。
然而,到了分配名单确定时,宦官却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阴差阳错地将窦漪房分配到了代国。
当得知自己要去遥远的代国时,窦漪房伤心欲绝,泪水夺眶而出。
但在命运的裹挟下,她只能怀着满心的委屈和无奈,踏上了前往代国的路途。
代国,地处偏远,气候寒冷,但民风淳朴。
代王刘恒温和宽厚,礼贤下士,在代国颇受百姓爱戴。
窦漪房初到代国时,心中充满了不安和恐惧。
她身着单薄的衣衫,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刘恒见到她时,被她楚楚可怜的模样所打动,温和地安慰她:“姑娘莫怕,这里就是你的家。”
此后,刘恒时常找窦漪房聊天,听她讲述家乡的故事。
窦漪房的聪慧和善良,让刘恒越来越着迷,很快便将她纳入后宫。
在代国后宫,窦漪房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谦逊,与其他妃嫔相处融洽。
她从不争风吃醋,总是默默地关心着身边的人。
有一位妃嫔生病了,窦漪房亲自为她熬药,照顾她的饮食起居。
不久后,她为刘恒生下了女儿刘嫖。
看着女儿可爱的模样,窦漪房心中充满了幸福。
此后,她又相继生下儿子刘启和刘武。在代国的日子里,窦漪房过上了平静而幸福的生活,她也从一个单纯的宫女,逐渐成长为代国后宫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吕氏家族妄图篡夺汉室江山。
朝中大臣周勃、陈平等人察觉到吕氏的阴谋,发动政变。
他们率领军队,与吕氏家族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经过一番艰苦的战斗,成功铲除了吕氏势力。
在选择新皇帝时,众人经过商议,认为刘恒仁厚善良,且势力相对薄弱,容易控制,于是迎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
窦漪房也随之成为了汉文帝的宠妾。
汉文帝即位前,王后就已去世,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也相继夭折。
因此,在汉文帝即位后,窦漪房所生的儿子刘启自然而然地被立为太子,窦漪房也母凭子贵,被册封为皇后。
成为皇后的窦漪房,并没有被权力和地位冲昏头脑。
她深知宫廷斗争的残酷,始终保持着清醒和谨慎。
每天清晨,她早早起身,亲自为汉文帝准备早膳。
在汉文帝处理政务时,她时常在一旁陪伴,为他出谋划策。
有一次,匈奴来犯,汉文帝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大臣们分成两派,一派主张出兵迎战,一派主张求和。
双方争论不休,汉文帝一时难以抉择。
窦漪房在了解情况后,建议汉文帝采取怀柔政策,先安抚匈奴,同时加强边境防御,等待时机。
汉文帝采纳了她的建议,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在后宫中,窦漪房以身作则,倡导节俭。
她的衣物朴素,首饰简单,从不铺张浪费。
她还教导其他妃嫔要珍惜财物,不可奢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