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身为亭长,时常因公事外出。有一次,他负责押送刑徒前往骊山。
一路上,刑徒们趁着夜色和混乱不断逃脱。
刘邦深知,照这样下去,到了骊山也无法交差,自己必定性命不保。
于是,他在芒砀山停下,借着酒劲,索性放走了所有刑徒。
刘邦对众人说:“你们都逃命去吧,我也从此要亡命天涯了。”
有几个刑徒被刘邦的义气所打动,愿意追随他。
从此,刘邦隐匿在山林之中。
吕雉不仅要独自操持家务,照顾公婆和孩子,还要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崎岖的山路,为刘邦送去衣物和食物。
每一次前往山林,她都提心吊胆,生怕被官兵发现,但一想到丈夫,她便鼓起勇气,在荆棘丛中艰难前行。
秦末的烽烟终于在大泽乡燃起,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四方豪杰纷纷响应。
刘邦在沛县起兵,吕雉全力支持丈夫的大业。
她一边安抚家中老小,让刘邦无后顾之忧,一边协助刘邦联络沛县的豪杰志士。
她穿梭在街巷之中,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口才,说服了不少人加入刘邦的队伍,为军队的组建出谋划策。
然而,随着刘邦势力的壮大,战争的阴影如影随形,笼罩着他们的生活。
在一场与项羽的激烈交锋中,刘邦战败,军队如鸟兽散,四处奔逃。
吕雉和公公刘太公来不及撤离,被项羽的军队俘虏。
楚军大营内,简陋的营帐里弥漫着腐臭和血腥的气息。
吕雉和刘太公被囚禁在此,周围是荷枪实弹的士兵,稍有不慎,便会招来打骂和羞辱。
项羽企图以刘太公的性命威胁刘邦投降,在阵前架起大锅,高声喊道:“刘邦,若不投降,我就煮了你父亲!”
刘邦强压内心的痛苦,故作镇定地回应:“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吕雉在营帐中听到这番对话,泪水夺眶而出,她深知刘邦的无奈与艰难,也明白他们的处境愈发危险。
在楚军漫长的囚禁日子里,吕雉和刘太公相互扶持,彼此鼓励,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而黑暗的日夜,度过了三年生不如死的囚禁生涯。
公元前203年,楚汉双方达成鸿沟和议,吕雉和刘太公终于获释。
回到刘邦身边,吕雉却惊觉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刘邦身边多了年轻貌美的戚夫人,她肌肤胜雪,身姿婀娜,宛如春日盛开的桃花。
戚夫人能歌善舞,举手投足间尽显妩媚之态,时常依偎在刘邦身旁,撒娇献媚,逗得刘邦开怀大笑。
而吕雉因多年的操劳和磨难,容颜憔悴,眼角爬满了皱纹,双手粗糙干裂,与戚夫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尽管心中满是委屈和不甘,吕雉却将这些情绪深埋心底,继续为刘邦出谋划策,协助他巩固统治。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吕雉被封为皇后,儿子刘盈被立为太子。
然而,戚夫人并不满足于此,她妄图让自己的儿子刘如意取代刘盈成为太子。
于是,她日夜在刘邦耳边哭诉,撒娇嗔怪,请求刘邦立刘如意为太子。
刘邦也觉得刘如意性格果敢,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渐渐地动了废立太子的念头。
吕雉得知此事后,如坠冰窟,心急如焚。
她意识到,这不仅关乎自己的地位和尊严,更关系到儿子和吕氏家族的命运。
吕雉找到张良,神色凝重地说:“先生,如今太子之位岌岌可危,恳请先生为我出谋划策,救救太子。”
张良沉思良久,缓缓说道:“陛下一直想要请出‘商山四皓’,却未能如愿。这四位高士德高望重,若太子能将他们请来辅佐,或许能改变陛下的想法。”
吕雉依计而行,派使者带着厚礼,多次前往商山。
使者们翻山越岭,历经艰辛,言辞恳切地邀请四位高士出山。
在吕雉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请出了“商山四皓”。
一次宴会上,刘邦看到太子身后站着四位白发苍苍却气质不凡的老者,心中大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