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面上集中船只,做出要从临晋关渡河的架势,暗中却派军队从夏阳用木罂缶渡河,奔袭安邑。
魏军主帅魏豹毫无防备,仓促应战,最终被韩信击败,魏国灭亡。
紧接着,韩信又奉命攻打代国。
在阏域,韩信与代军展开激战。
他巧妙地运用地形,将代军引入山谷,然后伏兵四起,将代军打得落花流水,俘虏了代国丞相夏说。
击败代国后,韩信马不停蹄,率领三万大军东进,准备攻打赵国。
赵军主帅陈馀得知消息后,集结二十万大军,在井陉口严阵以待。
井陉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陈馀自信凭借兵力优势,足以抵挡韩信的进攻。
韩信深知此次战役的艰难,他派间谍深入赵军打探情报,得知陈馀拒绝了谋士李左车的奇袭汉军粮草的建议后,心中暗自高兴。
半夜,韩信挑选两千名轻骑兵,每人手持一面汉军旗帜,潜伏在赵军军营附近的山上。
随后,他又派一万人作为先锋,渡过绵蔓水,背水列阵。
赵军见汉军背水扎营,都哈哈大笑,认为韩信不懂兵法。
黎明时分,太阳从东方缓缓升起,驱散了黑夜的阴霾。
韩信站在军队前列,目光如炬,他深知今天这场战斗的重要性。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主力部队如汹涌的洪流一般向赵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赵军见汉军来势汹汹,毫不示弱,倾巢而出,与汉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
喊杀声、兵器碰撞声响彻云霄,战场上尘土飞扬,硝烟弥漫。
双方激战了一段时间后,韩信突然下令部队佯装败退,丢弃旗鼓,向背水阵方向逃窜。
赵军见状,以为汉军真的溃败了,士气大振,纷纷追击。
一时间,赵军如饿虎扑食般紧紧咬住汉军的尾巴,营中只剩下少量的守军。
就在赵军全力追击汉军的时候,潜伏在山上的两千轻骑兵如闪电般迅速出击。
他们如鬼魅一般冲入赵军军营,动作迅速而果断。
这些轻骑兵训练有素,他们迅速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汉军的旗帜,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赵军在前方久战不胜,正准备撤回军营稍作休整,却突然发现营中已插满了汉军的旗帜。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赵军大惊失色,他们顿时军心大乱,以为汉军已经攻占了他们的后方,纷纷四散奔逃。
汉军见赵军陷入混乱,立刻抓住时机,前后夹击。
原本败退的汉军此时也回过神来,转身与追击的赵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赵军在汉军的前后夹击下,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被打得大败。
陈馀在混乱中被杀,赵王歇也成为了汉军的俘虏。
这场战斗以汉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韩信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精妙的战术安排,创造了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战后,将领们对韩信的排兵布阵感到十分困惑,于是纷纷围拢过来,向韩信请教:“将军,按照兵法所说,应当‘右背山陵,前左水泽’,这样可以借助地形优势,进可攻,退可守。然而,您却让我们背水列阵,这完全违背了常规啊!但最终我们却取得了如此辉煌的胜利,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玄妙之处呢?”
韩信微微一笑,耐心地解释道:“诸位有所不知,这其实也是兵法中的一种策略,只是你们没有留意罢了。兵法上有云:‘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我们这支军队并非训练有素的精兵,他们缺乏战斗经验和勇气。如果不把他们置于绝境,让他们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那么一旦遭遇危险,他们很可能就会惊慌失措,一哄而散。”
韩信顿了顿,接着说道:“相反,当他们被逼到绝路时,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就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斗志和勇气,奋勇杀敌。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能够发挥出超乎寻常的战斗力,从而置之死地而后生。”
将领们听了韩信的这番话,犹如醍醐灌顶,顿时恍然大悟。
他们对韩信的谋略和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纷纷赞叹道:“将军真乃神人也!如此奇谋妙计,实非我等所能企及。”
在击败赵国后,韩信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听从了李左车的建议,采用怀柔政策,招降了燕国。
公元前203年,韩信又挥师南下,攻打齐国。
齐王田广得知汉军来攻,急忙向项羽求救。
项羽派龙且率领二十万大军救援齐国。
龙且轻视韩信,认为他不过是一介书生,不足为惧。
他与齐王田广合兵一处,与汉军对峙。
韩信深知龙且的骄狂,决定利用这一点设下陷阱。
他派人在潍水上游用沙袋堵住水流,然后率领一半军队渡河进攻龙且。
龙且见状,立即率军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