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59章 商鞅
第(1/3)页

公元前395年,卫国都城帝丘,街巷中弥漫着市井烟火气息。

贩夫走卒的叫卖声、手工作坊的敲打声交织在一起,勾勒出这个古老国度平凡又生动的日常。

就在这喧嚣尘世中,卫国公室的一处深宅大院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便是公孙鞅。

虽出身卫国贵族旁支,但家族的荣光在岁月流转中已渐渐黯淡,公孙鞅成长的环境,既有贵族遗风的熏陶,也不乏对卫国国运式微的忧虑。

在那遥远的过去,年幼的公孙鞅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聪慧和好奇心。

每当夜幕降临,明月高悬,公孙鞅总会乖巧地坐在庭院中的石凳上,眨着那双灵动的大眼睛,聚精会神地聆听着长辈们口中娓娓道来的列国纷争故事。

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里,有各国霸主的崛起与衰落,有权谋之士的纵横捭阖,还有无数惊心动魄的智计较量。

每一个情节都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深深地吸引着公孙鞅那颗幼小而渴望知识的心。

就这样,好奇与探索的种子悄然在他心底生根发芽。

随着时光的流逝,公孙鞅渐渐长大。他开始频繁地穿梭于卫国繁华却又略显拥挤的街巷之中。

在这里,他亲眼目睹了百姓们在沉重赋税的压迫下苦苦挣扎的艰难生活。

他们面容憔悴,身躯佝偻,仿佛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脊梁;他也看到了卫国军队在强大列强面前的节节败退,士兵们士气低落,丢盔弃甲,那一幕幕场景让人心酸不已。

面对如此景象,公孙鞅心中不禁涌起层层疑惑:为何自己所在的卫国,曾经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国,如今却落得这般田地?

为何它难以在这风云变幻的乱世中觅得一处宁静祥和之地?

这些问题如同一团迷雾,笼罩在他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怀揣着满心的困惑,公孙鞅毅然决然地踏入了尸佼先生的学堂。

这座学堂虽然简陋,但却汇聚了众多有志之士,大家一同探讨学问,追寻真理。

在这里,公孙鞅犹如鱼入大海,尽情遨游在法家与杂家学说的广阔海洋之中。

他废寝忘食地研读经典着作,虚心向师长请教疑难问题,与同窗好友激烈辩论观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不断积累知识,深化思考,逐渐领悟到法家与杂家思想的精髓所在。

尸佼的学堂里,烛火摇曳,竹简堆积如山。

公孙鞅每日沉浸其中,研读各国法典,从三晋之地的变革律法,到齐鲁的礼治传统,无一遗漏。

他常常陷入沉思,手中的毛笔不自觉地在竹简上比划,试图从这些前人智慧中找到强国富民的通途。

每一个夜晚,他都伴着窗外的虫鸣声入眠,脑海中却还在反复推演着各种治国理念,仿佛置身于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盛宴。

学有所成之后,公孙鞅听闻魏国在魏文侯的治理下,广纳贤才,变法图强,成为中原霸主。

那里,似乎是实现他抱负的理想之地。于是,他告别家乡,踏上东行之路。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穿越崇山峻岭,渡过滔滔黄河,终于抵达魏国都城安邑。

在魏国,公孙鞅成为魏相公叔痤的家臣。

公叔痤府中,藏书丰富,公孙鞅得以深入钻研李悝变法留下的成果。

他每日埋首于竹简之间,分析变法前后魏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化,探寻其中的得失奥秘。

同时,他也结识了许多魏国官场人物,在与他们的交往中,逐渐了解到魏国官场的复杂规则和权力斗争的暗流涌动。

然而,尽管公孙鞅才华横溢,却始终未得到魏惠王的重用。

公叔痤临终前,极力向魏惠王举荐公孙鞅,言辞恳切:“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可惜,魏惠王并未将公叔痤的话放在心上,公孙鞅在魏国的仕途就此陷入僵局。

就在公孙鞅郁郁不得志之时,西方的秦国传来一则震撼天下的消息——秦孝公颁布求贤令。

这份求贤令,言辞诚恳,向天下广纳能使秦国富强之人,承诺给予高官厚禄和广阔的施展空间。

公孙鞅被秦孝公求贤若渴的诚意深深打动,他意识到,自己一直在等待的机会或许已经来临。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西行入秦,踏上这片充满未知与希望的土地。

第(1/3)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武学宗师张三丰杀敌爆属性,从刑徒军开始速成武神穿越星际种田日常九龙抬棺张九阳林婉重生95,首富从挖参开始权臣小叔子兼祧两房,亡夫现身了她是瘾穿成恶毒后娘,我只管发疯摆烂挣银子刚出狱就提离婚,渣父子悔断肠穿成恋爱脑女主后妈,我先撕为敬!竹马为白月光守身,我离婚孕吐他疯了上门姐夫掐腰,锁吻,高冷前夫哄妻亲红温开局生命值只剩十秒,我必须撩妹?战神王爷夜夜来爬墙,王妃她怒了权力巅峰:重回商界当大亨参加前女友婚礼那天,我摊牌了与奶包妹妹合租的日子重生1983:从拒绝当接盘侠开始毒计百出,老朱夸我好驸马重生:这府内我拒当冤大头至尊鼎权变:红颜仕途重生仙妃:本宫今天又在修仙界开局侍奉龙母,驾驭万龙吞噬诸天